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最佳地理教室:東澳之旅(上)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最佳地理教室:東澳之旅(上)

 2018-04-21 17:15
蘇花改第一階段通車的蘇澳-東澳段,全長9.7公里,途經白米脊背景觀橋。(公路總局提供)
蘇花改第一階段通車的蘇澳-東澳段,全長9.7公里,途經白米脊背景觀橋。(公路總局提供)

東澳交通及地理位置

過去蘇花公路為東部與北部區域間唯一聯外公路,沿線地勢險峻,大部分臨海鑿岩闢建,邊坡因長期風化侵蝕剝落及颱風豪雨崩塌,屢導致交通中斷或用路人人命損傷,對路段產業運輸及路廊聚落居民交通形成重大風險。

通常走出宜蘭平原,由北向南走,首先映入眼睛內的地形是中央山脈的東翼。中央山脈東翼乃南澳造山運動所形成之本島最古老的先第三紀變質岩系,也是弧陸碰撞之造山帶、斷層帶、褶曲帶、地震帶、變質帶、溫泉帶,更是台灣島上最佳的地形、地質教室。北側九宮里、烏岩角及南方粉鳥嶺一帶沿線奇峰異壑、猛浪險灘、山崩石滾、岩礦、生態豐富,值得觀賞及了解。

我們大致以中央山脈東翼近海之第一條南北走向稜線,再由此山稜線呈直交向東岔出,自西向東迤邐延伸,自大白山(1369公尺)經西帽山(966)、猴椅山(631)、東澳嶺(821)至九宮里,將蘇澳地區及東澳區,隔成北(蘇澳港)、南(東岳村、東澳灣)二區。此條東西向山稜線成為東澳段主要分水嶺。分水嶺北側有猴猴溪、圳頭坑溪、白米溪及蘇澳溪;南部則發育成東澳北溪、東澳南溪和粉鳥嶺溪等。


東澳嶺分成北(蘇澳港)、南(東岳村、東澳灣)二區。圖/截自上河文化地圖

蘇澳溪上游乃圳頭溪和白米溪。圳頭溪源於東澳嶺北側,白米溪源於小帽山東北,二者於白米甕附近交會,稱蘇澳溪,至蘇澳東方入海,地質上大致經過蘇澳層。猴猴溪原匯入蘇澳溪,但被南方澳至東澳之間斷崖所阻。此崖高300~700公尺,尚未受切割。因此蘇澳溪東方支流之谷頭部被斷崖截斷,於7公里(猴猴坑)附近形成風口。

東澳北溪源於大白山東麓,東澳南溪源於楓樹山(1194公尺)東麓,兩者經過石墨片岩區。其南於東澳灣亦屬沈水海岸,因灣頭注入之東澳溪規模不大,泥沙之充填遲遲不進,三角洲之發育欠佳。

現通往東澳陸上路線有二:行走9號公路(蘇花公路)或蘇花改。

行走9號公路(蘇花公路):

首先觀賞南方澳地區的連島沙洲、陸連島、豆腐岬、潟湖、礫灘、顯礁及退夷(沉降)海岸地形。在南方澳觀景台可見沉降海岸、陸連島、沙頸岬、漁港、筆架山,豆腐岬。


南方澳觀景台眺望南方澳。圖/李界木提供

在豆腐岬可見蝕餘殘丘、板岩、硬頁岩、片麻岩、大理岩等岩理及習性;內埤海灘(情人灘)可見細礫石灘、海穴、海灣、破浪線近、危險大;賊仔灣可見顯礁、海穴、潟湖、包裹體、蠕脈狀石英脈、斷層擦痕(鱗片狀擦痕)、聯合崖錐等特殊景觀資源。此區除蘇花公路北段易山崩區段為災害景點外,其餘皆為臺灣典型之下沉海岸景觀,及蓬萊造山運動之高剪應力變質帶,地質變化劇烈且富多樣性。

常見報導蘇花公路崩塌中斷,就是位於此區的大坑橋崩塌處。它是東澳嶺斷層、順向坡地形。在東澳國小東北,蘇花公路大坑橋一帶,大量山崩、地滑,此處是自然災害潛勢區,其在環境教育所蘊涵意義的斷層破碎帶、葉理、節理發達,順向坡及自由基流失,迎風坡多雨等都可見到,又可由防災工程實體(攔石柵欄、阻體、明隧道等),可了解其效用與施工過程。


蘇花公路大坑橋一帶。圖/李界木提供

走蘇花改:蘇澳-東澳段

蘇花改蘇澳東澳段,是為台9線,以提供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為施工目標。蘇花改全長38.8公里,開鑿8個隧道。2018通車的第一階段東澳到蘇澳段,全長9.7公里,歷時5年多的施工,難度最高的東澳隧道於2013年8月起開挖,長度只有3.4公里,但卻是蘇花改地質最複雜的工程,受斷層影響(遭遇小帽山斷層帶、猴椅山斷層帶)、大理岩層的湧水段,曾發生多次抽塌、湧水,施工人員還得忍受隧道內不佳的空氣環境,歷經約3年貫通。此段由蘇澳至東澳可省20分鐘車程。

東澳北側最重要斷層有猴椅山與小帽山二條,對蘇花改公共工程有重大影響。猴椅山斷層,約略呈西北西-東南東方向延伸,在蘇澳南方往臺灣石粉礦場的產業道路旁(此路現已廢棄),斷層帶內主要為斷層角礫石或斷層泥,並以石英質或燧石質角石為主。

斷層南側地層為東澳片岩,岩性為石英雲母片岩,偶夾薄層大理岩。但斷層北側地層為南蘇澳層,岩性為厚層變質砂岩層與薄板岩層之互層。由劈理與層面的角度關係研判,斷層北側之岩層已倒轉,故研判斷層面可能向南呈高角度傾斜,屬於向北逆衝之斷層(林啟文 1977);小帽山斷層在猴椅山斷層北側,亦約略呈西北西-東南東方向延伸,推估為南蘇澳層向北逆衝至蘇澳層之上。在蘇澳南方往臺灣石粉礦場的產業道路旁,斷層帶內主要為磨碎的板岩。斷層北側地層屬蘇澳層,岩性為板岩或千枚岩,而斷層南側為南蘇澳層的板岩,除破碎的斷層帶外,兩側地層不易分辨。

蘇花改本段行經東澳片岩區,分佈於蘇澳至南澳之蘇花公路上,向西延伸至南澳北溪中游,且於東岳村最為顯著。

東澳片岩區有三種不同岩性組合,下部出露於烏岩角至東澳漁港間,以石墨片岩及雲母片岩為主,中部出露烏岩角附近,以變質燧石偶夾透鏡狀綠泥石,向西延伸至東澳北溪上游和西帽山,上部出露於烏岩角以北,以石墨片岩為主。本層片狀礦物較多。此外本層出露兩個角閃岩體,由烏岩角向西經東澳嶺直至西帽山南麓,南邊岩體位於楓樹山正北,但出露於粉鳥林一帶應為楓樹山角閃岩和角閃片岩,此層為本區最下(老)地層。

蘇花改本段主要行經為東澳南、北兩溪之河谷階地、河口三角洲及其南北海岸帶。東澳南、北兩溪集水區,可看到礦場開發行為對環境生態造成之影響。

東澳灣位南北兩溪河口,但因下沉海岸及南北有突岬等因素,無法形成弧形三角洲;北溪上游因長期採礦,淤積嚴重,但切割扇階、河中洲、礫石之堆積相(覆瓦、粒級、漣痕)曲流等地貎變化豐富,且下游有冷泉分佈。東澳南溪河口:青葙生態(Feather Cockscomb)、沒口溪、潮曲流、潮流濕地、乾涸舊河道及沙質礫石灘。

東岳湧泉,大量清澈的泉水好像溪流一般流出,這不是一般的湧泉,而是工程人員為了大家的交通便利,在隧道中長期搏鬥的副產品。1998年北迴雙線的新永春隧道施工時,大量湧水抽心,湧水量最高曾達80m3 /min,塌流土石淹沒540公尺已挖好的隧道,經過長時間搶救才得以克服,工程完成後這些湧水被導引出隧道,因為終年不止,地方政府將此開發為遊憩景點,但來這裡玩水的遊客,有多少人知道,這是當年工程人員的辛苦造成。

東澳地區以東澳南、北兩溪集水區為主要範圍,計有九宮里、臺灣石粉、猴椅山、東大、西帽山、信大、宜興、力霸、幸福、世益等礦場,開發行為對環境生態所造成之影響巨大。


蘇花改蘇澳東澳路段本月5日下午4點通車。圖/公路總局提供


蘇花改蘇澳東澳路段隧道。圖/公路總局提供

蘇花改唯一缺點,是沒有直接連上國道5號公路,必需在蘇澳街道接撥,易引起車輛阻塞,是個待解決的瓶頸。現採臨時措施如下:

國道5號往蘇花改方向之小型車行駛「國道5號→新馬陸橋→台9線→箕山橋→蘇港路→蘇花改」;回程則行駛「蘇花改→蘇港路→箕山橋→台2戊→海山西路→國5」路線。

東澳灣

東澳灣位於蘇澳南方,南北邊各以烏石鼻和烏岩角為界,整個灣口南北寬約5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從蘇澳沿蘇花公路往南行約15公里即可到達東澳灣,由蘇花改往南行約9.7公里即可到達,可省20分鐘車程。

展示照片


東澳灣的地理位置。圖/江協堂提供

前往東澳灣除了開車較方便外,亦可搭北迴線火車在東澳火車站下車,從東澳火車站到東澳灣距離約1.2公里,東澳灣海邊的便道(可行車)至盡頭的粉鳥林漁港約1.5公里,便道旁的海岸即可觀察到東澳最古老的岩石:角閃岩。

東澳灣潔淨湛藍的天空,與海水的深藍像是一系列寒色顏料彩繪出的作品,偶而有幾朵白雲圍繞在南邊海拔1000公尺的源頭山山頭,或者橫亙在天空與海水之間,彷彿為了平衡這幅圖畫的色調而存在著,海水的顏色在沈靜中是深藍的,但在浪花翻滾的季節卻像是不小心打翻了的白色顏料,在藍色的畫布上肆意流竄,如咖啡中特調的鮮奶圖樣,這流動的白紋色帶是海水中懸浮的碳酸岩顆粒,細粒的白色碳酸岩泥沙,平時都沈睡在海底,只有聽到浪花的呼喚才會「起舞弄清影」。沿著東澳灣走,這裡是台灣最古老岩石地帶。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