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尋找老台灣】台灣的日本記憶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尋找老台灣】台灣的日本記憶

 2022-01-30 11:30
當年日本移民村仿照日式建築,有學校、衛生所、郵局,甚至神社,至今,豐田、鹿野仍然保存日本神社至今。圖為鹿野神社,擷自台東觀光旅遊網
當年日本移民村仿照日式建築,有學校、衛生所、郵局,甚至神社,至今,豐田、鹿野仍然保存日本神社至今。圖為鹿野神社,擷自台東觀光旅遊網

花東日本移民村

台灣花東地區,是遺留日本殖民印記最深刻的地方,從具有日本味道的地名就可以發現,例如:鹿野、豐田、林田、賀田,因為日本曾經計畫打造花東為日本移民大本營,根據《灣生回家》書中所述:戰後,從台灣被引揚的移民就有五萬多人,引揚日語就是遣送,國民政府曾經承諾:願意居留台灣者可以持續居留,最終國民政府卻食言而肥,嚴格規定被遣送者,登船時每人只帶一千日幣,夏冬衣服各一套,留在台灣的日本資產,也被國民政府沒收,回到日本的移民身無分文,遭到岐視,在戰後殘破的日本社會難以生存,這又是另一個悲劇故事。

1899年,最早移民來到花蓮就是賀田屋,當時移民村所在地就是現在的壽豐、鳳林、志學,1908年,日本政府有計畫移民,陸續進入花東地區,沿著花東縱谷,打造自己的家園,主要原因是日本逐漸出現人口澎漲的壓力,台灣土地肥沃,成為農民移入首選,於是日本移民村從花東到台灣南方開始建立,例如豐田、鹿野、林田、春日。

移民村仿照日式建築,有學校、衛生所、郵局,甚至神社,至今,豐田、鹿野仍然保存日本神社至今。

日本戰敗後,台灣日本軍人被引揚回日本有四十萬人,其他普通人民有十萬,移民村引揚有五萬多人。

如果你要尋找日本印記,去花東就對了,有日式木屋改造的咖啡館,餐廳,讓你宛如置身日本。


日本大竹引揚援護局。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日本移民引揚的故事

「引揚」的日語意思就是遣送,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日本戰敗,滯留亞洲的日本軍民總共兩百多萬人,成為各國燙手山竽,台灣大約有四十萬,其中有一半是老百姓,比較特殊的是由日本政府有計畫移民台灣的人大約十萬,《灣生回家》這本書,就是描寫這一段遣送故事,戰後經過30年,當年被遣送回日本的移民,重新踏上台灣土地,探訪當年的住家和台灣朋友,譜出一段感人的跨國情誼。

日本政府計畫移民台灣的主因,當然是殖民因素,為解決人口增加,日漸不足的日本土地,1898年,首先踏上花蓮土地的日本移民,叫做賀田組,賀田應該是先遣部隊,他們的任務是學習適應台灣氣候、土地,然後向政府報告,賀田移民的地方,在今天的鳳林和壽豐、志學,1908年,固定的移民也先後到達花蓮,例如吉野組所在地,就是目前的花蓮吉安,只要你到花東旅行,從很多充滿日本印記的地名,就可以知道,這些地方都曾經是日本移民村,例如鹿野、瑞穗、豐田、林田、關山、池上、林田目前是林務局的林業博物館所在地。

日本移民村等於一個完整社區,包辦郵局、衛生所、學校、福利社,一切生活機能相當完善,甚至還興建信仰日照大神的神社,如今鹿野和豐田還完整保留日本神社,花東地區的日本木屋建築群也最多,如今成為最好的咖啡館和日式餐廳,移民村也拓展到南部,例如屏東春日。

1945年,通知遣送時間已經來到,日本移民村有很多人不願意回日本,因為離開日本之後,家鄉等於沒有財產和朋友,尤其戰後的日本生活困頓,還不如留在台灣歸化,起初,國民政府也同意這項歸化,但是,又擔心民變發生,無法應付,於是國府半途食言,甚至依照國際法,必須為日本人保留的資產,國府也竊佔為己有。

根據歷史紀錄;引揚登船的日本人,身上只能帶一千日幣,一套冬衣和一套夏衣,等於是掃地出門,多年在台灣打拼歸零,相對的來看,戰前到日本工作,滯留沖繩八重山的台灣人,因為戰爭無法回台,最後日本同意讓它們歸化為日本人,這一場戰爭帶來兩種不同的悲喜劇。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