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巫永福文化三獎頒布 韓國籍女教授鑽研台灣文學得大獎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巫永福文化三獎頒布 韓國籍女教授鑽研台灣文學得大獎

 2017-05-06 20:11
韓國籍的崔末順秉著對台灣文學的熱愛,長期鑽研台灣文學歷史並在政大台文所擔任教授,今年以《海島與半島:日據臺韓文學比較》拿下巫永福基金會的文化評論大獎。圖/李秉芳
韓國籍的崔末順秉著對台灣文學的熱愛,長期鑽研台灣文學歷史並在政大台文所擔任教授,今年以《海島與半島:日據臺韓文學比較》拿下巫永福基金會的文化評論大獎。圖/李秉芳

巫永福文化基金會今(6)日舉辦第38屆文學三獎頒獎典禮,文學評論獎由崔末順以《海島與半島:日據臺韓文學比較》拿下,文化評論獎則是李瑞明以寶島歌王洪一峰為主軸的《思慕的人》奪冠,而邱致清以台南為背景,講述民間信仰的《水神》則得到文學獎。

巫永福自己本身是一位台灣文學家,著有《霧社緋櫻:永州詩集》、《風中的長青樹》等作品,為了鼓勵後進深耕台灣本圖文學及理論,1993年他成立了財團法人巫永福文化基金會,並增設「巫永福文學獎」,推動台灣文學的理論建設和創作活動,這也是基金會每年最重要的活動。

本屆得獎的三位作者,唯一一位女性得獎者-崔末順的背景令人印象深刻,她雖是一位韓國人,但是非常喜愛中文,在釜山大學修讀中文系時,認識了來自台灣的先生,便和先生一同到台灣生活、工作,才發現過去認識「中國文學」和「台灣文學」大有不同,引發其濃厚興趣並一頭栽入研究中,崔末順目前在政治大學的台文所擔任教職,台灣籍的先生反而是韓文系的教授;崔領獎致詞表示,自己使用中文並不如母語者順暢,因此這次竟然能以中文書寫獲得這個獎,對他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海島與半島:日據臺韓文學比較》,主要是以殖民地現代和東亞視角此兩組概念來對日據時期臺灣文學進行觀察,崔末順說,這本書的撰寫,聚焦在台灣作為日本殖民地時期,台灣和韓國文學的比較,因應現在和日本的雙重課題,主要是以殖民地現在和東亞視角來觀察台灣文學,崔末順表示,這個研究課題是他生平的志業。

巫永福基金會董事長巫宜蕙(右二)將獎項頒發給三位得獎者。圖/李秉芳

獲得文化評論獎的李瑞明則說,《思慕的人:寶島歌王洪一峰與他的時代》這本書能夠完成,他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因為這本書在寫作過程中,洪一峰與洪家人、演藝圈友人接受他大量的訪談,再加上有許多熱心人士提供相關新聞與史料,他才能完成這本洪一峰精彩生命歷程的傳記。

橫跨從康熙年間的府城到今日的台南,聚焦於李氏家族興衰,也可說是台南歷史縮影、台灣商業發展的簡史的《水神》作者邱致清表示,他喜愛水文及文獻考究,透過大量資料的爬梳整理,完成這部作品,有不少讀者和他反映有些地方不合乎歷史,邱表示,為了要讓小說更好看,更具文學性,他確實針對小說的情節和人物設定做了不少修改,希望能讓小說更容易讓讀者閱讀。

邱致清逗趣地表示,身為台南人,也在台南當工程師的他,當他說要寫台南水仙宮的故事,結果有個老師問他知不知道水仙宮拜什麼神?結果他竟然就被問倒,立刻跑到廟裡面去看,才知道原來有大禹、項羽、伍子胥、屈原等和水有關的歷史名人,他透過寫小說的過程,也對台南的歷史有更多的了解。

評審委員大多都是文學界的知名人士,今日包括歷史學家李筱峰、前台大哲學系教授許俊雅、詩人李魁賢等,每個獎項有三個評審,自行選書後進行討論,最後選出第一名,得獎者可獲得巫永福基金會發給的十萬元獎金。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