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聲》
我只歌頌土地
如果我只會當愛一個對象
就是你 咱的島嶼
我只呵咾自然
如果我必須為愛獻身
一定是為繁茂的草木
鳥的歌聲
我夢想
佇島嶼的海邊
台灣的囝仔佇彼歡唱
視野無限寬闊
我夢想
佇島嶼的山頂
台灣的囝仔佇彼在跳躍
伸手會當挽到天頂的星
我夢想
佇島嶼的鄉村
台灣的囝仔佇彼在成長
從大自然中學習生命的律動
我夢想
佇島嶼的都市
台灣的囝仔佇彼在勇壯
新的秩序佇伊手中開創
島嶼的航程佮方向
是為著這款的夢想
咱流過的血佮汗
也是為這款的希望
編織夢想
描繪希望
為著綠色和平的島嶼
台灣
這首詩《心聲》是詩人李敏勇在2000年總統就職的時候,讀的一首詩,李敏勇說「這也反映作為一個台灣詩人的一些心情」。
李敏勇是台灣知名本土詩人,也是翻譯家、評論家,第11屆國家文藝獎得主。
從小沒有和父母同住,李敏勇將孤單寄託在文學,高中時就大量寫作、投稿,李敏勇自剖,他有兩間詩的學校,一個是笠詩社,另一個是世界。
李敏勇說,他有兩間詩的學校,一個是笠詩社,另一個是世界。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李敏勇表示,在笠詩社的時候,他接觸到一群不一樣的台灣詩人前輩,開始有了台灣主體性的歷史意識和文化意識,也覓得一塊本土的認同基地。相對於本土,李敏勇第二個詩人學校是「世界」,他說「翻譯是一種閱讀,去看這個世界詩人本身的藝術、他們的文化和他們的社會」。李敏勇讀世界詩人的詩,邊讀邊筆記,開始翻譯詩,介紹世界詩、世界詩人和世界詩人所處的世界,再出版成書,帶進台灣,開闊台灣人的視野。
寫詩、讀詩、翻譯詩,李敏勇說「詩是藝術、是文化、是社會」,這三部分也是他人生很重要的元素。他寫詩去追求第一層次的藝術,然後延伸作第二層次的文化評論,第三個層次的社會論,就是他對社會運動的參與。
李敏勇說「詩是藝術、是文化、是社會」,這三部分也是他人生很重要的元素。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李敏勇出生於二二八發生那年,他形容「有一陣子常聽人家說,這一年出生的人像是228亡魂再生」,這也讓他覺得「說不定靈魂再生的意義,是賦予他們某種歷史責任」。
於是,在1990年,李敏勇號召一群都是1947年出生的人,組織「四七社」,目的有兩個,一是要幫助國家重建和社會改造,二是要從悲情裡再生,希望台灣可以變成一個正常真實的國家。這也是為什麼在40歲到60歲這20年,李敏勇積極參與社會運動、政治運動,為台灣民主化而努力的重要原因。
李敏勇形容「有一陣子常聽人家說,這一年出生的人像是228亡魂再生」。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李敏勇曾擔任出版社社長、笠詩刊主編、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和平基金會董事長、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他把人生以20年做一個切分,2007年,他60歲,也獲得第11屆國家文藝獎,他開始放掉所有組織頭銜,回到一個人、做一個人可以做的事情,寫詩、翻譯詩、寫評論、發表文章、去演講,撒出詩的種子,李敏勇說,人生這段20年,他要專心做「一個人的文化運動」。
公視台語人物深度專訪節目《頂真人物》。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影音預告:
※公視台語人物深度專訪節目《頂真人物》
本集人物:書寫台灣的詩人 李敏勇
播出時間:2018年7月29日(週日)下午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