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美麗純真的台東歌聲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美麗純真的台東歌聲

【本文取材自民報文化雜誌雙月刊第15期】

 2016-11-14 08:59
圖/臺東縣政府提供
圖/臺東縣政府提供

每天,當太陽徐徐上升時,首先吻上的是,台灣東部的土地和人們。但台東因被中央山脈隔絕,開發較晚,反而被稱之「後山」。

由於地型的崎嶇和交通的不便,清領時期,台東一直被清廷認定為化外之地,除了逃犯與異議人士,多數百姓視入後山為畏途。一直刻1874年牡丹事件發生後,飽受驚嚇的清廷,才派沈葆禎赴台經略後山,由北至南開闢數條道路,才打通了東部對外的聯繫。在開路的同時,沈葆楨從福建招來移民也搭乘一艘艘的船隻登陸台東墾殖,今台東市寶桑里一帶就是東部最早的漢人移民據點。

到了日治時代,日人曾積極開發台東,當時亦有不少外地人,尤其是恆春人,他們蜂擁而至,參與開墾的行列。當時,原屬恆春原住民的歌調,被帶進台東而稱為〈台東調〉。

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部分榮民及其眷屬被安排在台東興建眷村,並定居下來。1959年的八七水災後,部份中南部災民亦遷居於此。此外,也有些許從六堆區域遷來的客家人。於是,今日的台東已成為一個多族群在此定居繁衍的多元文化的社會。

因為開發較晚,也因此讓台東能保留著豐富的台灣原住民文化,縣內的阿美族、卑南族、魯凱族、布農族、排灣族、達悟族六族,約近8萬人佔全縣人口22萬5千人的三成以上,為全台各縣市原住民比例最高的地區。

由於這樣的地理、歷史、社會和文化背景與條件,台東當地的音樂,自古以來就以原住民為主,晚近才有福佬台語的創作歌曲。目前,多元社會的台東,雖流傳著各種不同語言的歌謠,只可惜這些現代歌曲,大多不是源自台東或蘊含台東傳統元素的歌曲。

■原住民歌謠代表作:〈老人飲酒歌〉〈美麗的稻穗〉

台東原住民有六族,按人口多寡,依序為阿美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達悟族與魯凱族。在歌謠風格方面:阿美族歌謠,相當豐富,質樸中帶有豪邁的特色;卑南族歌謠,人才濟濟,代代相傳,發展蓬勃;布農族歌謠,講究泛音的自然和聲之美;達悟族歌謠,組織簡樸,彷如吟誦,平和緩進;排灣族和魯凱族則常有斜行及對位的複音唱法;各族歌謠,各有其吸引人的風格樂门特色。這些年來,因緣際會的發展結果,阿美族的傳統民謠〈老人飲酒歌〉,成為揚名國際的歌曲;而卑南族的創作歌曲〈美麗的稻穗〉,則成為國人耳熟能詳的原住民名曲。

◎揚名國際的〈老人飲酒歌〉

〈老人飲酒歌〉是一首典型的阿美族馬蘭複音歌謠,是昔時豐年祭期閒,聚集在「部落集會所」的長老們,用來飲酒作樂的歌謠,坊間另稱〈飲酒歡樂歌〉〈老人相聚歌〉等,而台東阿美族馬蘭社人則稱它為「Sakatusa' ku'edaway a radiw」,意指「第二首長歌」。演唱時,一人領唱,眾人應合,藉著彼此之間的默契,運用複音歌唱技巧,唱出寬廣豪邁的合唱曲。

He i yai ha i w way ha i,
he i yai ha i w way hai ye i ya an ho ay yan ho ay ya o hi yan,
o ho ay yan hay ya ho wa hay ya i,
hey he yan, ho way yan,
ho way yan, hi ya o ho way ho wa I hi yan,
hay ya o ho wa hay ya i.

(歌詞摘自豐月嬌採譜,典藏台灣,http://digitalarchives.tw/。另,據悉,歌詞大多為無特別意義的虛詞。)

目前,提到〈老人飲酒歌〉,要以郭英男(Difang Tuwana',1921-2002)和其「馬蘭吟唱隊」所唱的最具代表性。郭英男雖是台東阿美族馬蘭社的農夫,但以優美歌聲聞名,並引起民族樂家的注目,1988年在許常惠教授的協助下,應法國巴黎世界文化館(Maison des cultures du monde)之邀赴法演唱,由於曲風獨特、歌聲動人,獲得當地報章的高度好評,並在法國錄下〈老人飲酒歌〉等曲,收為典藏。

1993年,國際間積極推動「原民年」,許多先進國家的團體或個人紛紛取用原住民的素材,透過種種方式來突顯原住民文化的意義和價值。當時,德國的Enigma樂團,擷取郭英男先生在法國錄下的〈老人飲酒歌〉的原音,整合在其發行的〈返璞歸真(Return To Innocence)〉一曲之中,創造了超過百萬張的銷售量。也因此,1996年的亞特蘭大夏季奥運會也選用了這首跨越國族文化的歌曲,作為象徵人類和平競賽的運動會之宣傳歌。

到了1998年郭英男在比利時音樂製作家Dan Lacksman等人的協助下,首次錄製了在台灣的個人專輯《生命之環》;裡頭收錄了郭英男最廣為人知的〈老人飲酒歌〉。再度引起不小的震撼。

2002年郭英男因敗血症引發的肺炎,於3月29日與世長辭,享壽81歲。其妻子郭秀珠也在三週後,因熬不過無伴的孤獨而隨之離世,鶼鰈情深,令人讚羨。


阿美族歌手郭英男。

◎陸森寶的卑南的名歌〈美麗的稻穗〉

被尊稱為「卑南族音樂靈魂」的卑南族歌謠大師陸森寶,1910年出生於台東廳卑南社。陸氏族名Baliwakes,意指跑起步來有如「旋風」;日治時代1943年,曾改名「森寶一郎」;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後1946年才又改為漢名「陸森寶」。

小時候,陸森寶先後在卑南蕃人公學校(今台東市南王國小)及台東公學校(今國立臺東附小)完成國小級與高等科教育。17歲時考上台南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南大學),求學期間開始展露音樂與體育方面的長才,不只曾獲全台師範鋼琴比賽冠軍,也是當時全台中等學校運動會400、800、及1500公尺競跑的大會紀錄保持者。

台南師範學校畢業後回到台東,先後任教於今之成功鎮三民國小、寧埔國小及忠孝國小,之後曾任台東市富岡國民小學校長,1947年進入台東農校(今國立台東專科學校)擔任音樂及體育老師,約於1949年退休。

教職退休後,陸森寶專心致力於母語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工作。他的卑南歌謠創作,包括〈卑南山〉〈散步歌〉〈頌祭祖先〉〈美麗的稻穗〉〈思故鄉〉〈優美的普悠瑪青年〉〈天主羔羊〉〈蘭嶼之戀〉及〈懷念年祭〉等近三十首,記載祖先的事蹟與恩澤、族人的生活描繪及對土地山林的崇敬等。1958年,八二三炮戰爆發,戰況激烈。南王村民相當關心在前線作戰的家鄉子弟,但無法親自前往慰問;正在前線服役中的卑南青年,也無法回鄉探親。於是,陸森寶寫下這首歌,讓村人以歌唱來表達慰問前線戰士的情意和心情。

pasalaw bulay naniyam kalalumayam garem
ho i yan ho iyan naru hoiyan
adaLepemi adaLepemi emareani hoiyan
hoiyan hoiyan naruhoiyan hiyaohoiyan
patiyagami patiyagami ku kan bali etan kimmang

大意:
今年是豐年,家鄉的水稻將要收割。
願以豐收的歌聲,報信給在前線金馬的親人。
鄉里的造林,已長大成林木,是造船艦的好材料。
願以製成的船艦,贈送給金馬的哥兒們。
陸森寶創作的每一首歌,都是他的心血結晶,深植族人心靈,不只是卑南族後輩子孫歌唱的好材料與創作靈泉,更成為他們的最高榮耀。


卑南歌謠大師陸森寶。

■具代表性的音樂人及其作品

台東音樂人才,不勝枚舉,代有傳人。本文特別介紹兼具學院嚴肅音樂及大眾通俗音樂長才的李泰祥及家喻戶曉的沈文程。

◎李泰祥的《自彼次遇到你》

李泰祥阿美族人,1941年出生於今之台東市馬蘭部落。曾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主修小提琴。1964年畢業後,隨即受聘擔任為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小提琴首席;1974年担任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及台灣大學管弦樂團指揮。其後則展現其旺盛的創作力,發表管弦樂《現象》、清唱劇《大神祭》、室內樂曲《大地之歌》《山、弦、巢》、大型歌劇《大風兮起》《棋王》、鋼琴五重奏《三式:氣、斷、流》等無數的各類作品。

李泰祥受過扎實西方古典音樂訓練,也不斷從自己生長的土地去尋找靈感,更致力將古典音樂通俗化。在1970年代校園民歌風行時期,李泰祥積極參與,他的演奏專輯《鄉》,鼓動了不少年輕朋友對鄉土產生熱情。他創作的歌曲〈橄欖樹〉、〈歡顏〉、〈你是我所有的回憶〉、〈一條日光大道〉、〈錯誤〉、〈告別〉等,都是當時紅滿半邊天的名曲。

一般人很少注意到李泰祥的作品中,直接與台灣鄉土音樂產生關聯的部份。1977年,新格唱片《鄉》專輯中的〈天黑黑〉、〈恆春民謠〉、〈思想起〉、〈一隻鳥仔哮救救〉及〈草螟弄雞公〉等民謠,撼動許多喜愛鄉土音樂的樂迷;1979年的《延綿交響詩》,他巧用了〈丟丟銅仔〉等傳統民謠的元素,發展引人入勝的交響曲;1990年,滾石唱片的《與海拔河的人》,以歌聲唱出澎湖外島「望安」的真實故事(附記:筆者在專輯中寫了兩首歌詞〈討海人〉及〈盼你、念你、望安〉);2002年,金革唱片的《自彼次遇到你》專輯,專輯中收錄一首由新詩作家杜十三所作的同名歌詞。李泰祥認為:這首歌有著浪漫、炫麗的情歌外表,實際上卻是要表達他一生對藝術不變的執著。

自彼次遇到妳  就開始了我的一生
是前世註定的命運  咱兩人相閃在滿滿是菜仔花的田埂中
雖然不知妳的芳名  但是永遠留著妳的身影  在阮的心內
妳是寒冬的日頭  妳是黑暗中的月光
妳親像嬌艷的紅花  在風中搖動微笑  在風中搖動微笑
滿面的春光  滿面的春光
有彩雲(有愛情)  有天星(有悲傷)  有海浪(有起落)
自彼次遇到妳  妳是我所愛的人  妳是我不醒的夢
真想再遇到妳....  遇到妳...

李泰祥於2008年獲國家文藝獎,2013年獲頒第32屆行政院文化獎。晚年,以其堅靱的意志力挑戰病魔,但他仍然熱心公益之外,並不餘餘力的推動台灣本土及原住音樂與文化。2014年1月2日,在睡夢中安詳病逝於新北市新店慈濟醫院。


阿美族作曲家李泰祥。

◎沈文程的《來去台東》

在以「台東」兩字為題的台灣歌謠中,要以沈文程所唱的〈來去台東〉最為風行。身為台東卑南鄉的魯凱族人,他用行動表現對家鄉的愛與真情。

沈文程,1955年出生於台東縣卑南鄉。空軍機械學校士官班畢業後,曾在台中清泉崗機場擔任越戰末期的美軍戰機修護工作,也藉此機會增強了他的英文能力。退役後,沈文程在餐廳駐唱,演唱西洋歌曲。1982年,應台語詞曲作家蔡振南之邀,出版首張台語專輯《心事誰人知》,因歌聲獨特、迷人,又能貼切地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無奈心聲,因此一炮而紅,造成相當大的迴響。其後,雖曾轉戰節目主持人,但在1994年,他自作詞曲,由自己演唱的〈來去台東〉,同樣造成轟動,再度掀起台語歌壇旋風,成為台東最佳的觀光文宣歌曲。

你若來台東 請你斟酌看  出名鯉魚山 也有一支石雨傘
初鹿之夜 牧場唱情歌  紅頭嶼 三仙台 美麗的海岸
王梨釋迦柴魚 好食一大盤  洛神花紅茶 清涼透心肝
你若來台東 請你相招伴  知本洗溫泉 予你心快活

簡潔的歌詞,輕快的旋律,洋溢著台東人的熱情。此歌的發行,引起極大的廻響,台東人以此歌懇切地邀請外地人來台東做客,非台東人唱了此歌就自然引發「到台東一遊」的念頭。

1999年,沈文程獲得笫10屆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實至名歸。2013年,他以《寶島漁很大》榮獲笫48屆金鐘獎最佳行脚節目的主持人獎,展露了他在表演藝術方面的另一種才華,令人贊賞。


台語歌手沈文程

◎台東人來唱台東歌

1995年,筆者應台東縣文化中心之邀,在該中心舉辦「台東在地歌謠研習會」,共六次24小時。我們以台東的歷史、人文、社會、文化,及在地特色和感情為內容,寫作在地的歌謠。研習期删,我們創作了〈台東是一個好所在〉〈來食池上米〉〈少棒歌〉〈阿公請膨鼠〉等幾首台東的歌。其中,〈我愛台東好所在〉(詞/賴淑玲、簡上仁‧曲/簡上仁),雖然沒辦法像流行歌曲,藉著商業機制,透過大眾傳播媒體,大為行銷,但也被幾所國民小學應用為「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中的教材。

1.什麼所在有好空氣?  台東的空氣上清氣  人人健康不破病  阿公阿嬤吃百二
2.什麼所在有好地理?  台東太麻里最美麗  金針花開滿滿是  煮湯來吃會開脾
3.什麼物件吃著香嘴墘?  台東池上米香嘴墘  人人奧佬無塊比  吃著續嘴香歸暝
4.什麼物件飲落上界甜?  台東利吉水上界甜  泡茶來飲好氣味  若飲落喉甘又甜

透過〈我愛台東好所在〉的傳唱,亟盼能讓台東的小朋友多認識台灣鄉土音樂的特性和風,也對自己所生長的地方產生自信心和榮譽感。

■充滿希望的台東音樂

台東的音樂,底蘊深厚又扎實,等於原住民音樂的縮影,人口雖然不多,却有著豐富而多采多姿的歌謠,充滿活力與發展性。本文所介紹的,只是幾首較具知名或具象徵意義的台灣母語歌曲。實際上,熟悉台東音樂生態的朋友都了解,當地還有一些尚未出土的傳統民謠,而正努力創作新歌曲的年輕朋友也彼彼皆是。〈老人飲酒歌〉〈美麗的稻穗〉證明了他們有優質的音樂基石,音樂人李泰祥、沈文程、張惠妹、紀曉君、陳建年及王宏恩等的傑出表現,也證明了當地的人才輩出。

由於地理、交通、經濟等條件上的缺憾,台東要建設成繁榮的工商之縣,並不容易;目前,台東的音樂風氣良好,音樂活動也算旺盛,只要用心經營,規劃出核心價值及發展方向,加以整合,把台東發展成為具有台灣音樂特色的區域,並非難事。

【本文取材自民報文化雜誌雙月刊】
2016年/第15期(11月號)
訂閱專線:(02)23568998
傳       真:(02)23568919
Email:twmingbo@gmail.com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