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澳洲產品,廣受日愈興盛的中國中產階級歡迎;不少住在澳洲中國人,從事「代購」行業,並將商品寄回中國,藉以獲取一筆相當可觀收入。《路透社》(The Reuters)9月28日報導,引述1位澳洲會計師的看法指出,中國代購者的商業利得,未依規定繳交的「逃漏稅」金額,1年高達10億澳元(約為7.63億美元。)
工業界諮詢人士指出,在澳洲從事「代購」工作的中裔人士約有4萬人,其每年收入介於4-10萬澳元(約為30,697- 76,743美元),他們代購銷售的澳洲商品,主要包括有嬰兒奶粉、維他命,以及有機化妝品。
中國的代購潮,早先始於歐洲的奢侈品,例如從意大利買進古馳(Gucci)手提包。其後受到健康意識抬頭影響;代購潮漫延開來,擴及乳製品、一般農產品,以及健康食物。
澳洲會計(CPA)政策協會負責人莊姆(Paul Drum)表示,這類交易既然是在澳洲境內進行,理應向當地政府繳稅;然而這類金融交易直接透過「境外銀行」帳戶進行,導致澳洲政府難以追查。從工業部門的推算估計,其中涉及的稅收損失高達10億澳元;Drum表示,隨著中國對澳洲高品質產品的需求,以及電子通訊日愈發達,代購行業不斷成長,代表澳洲面臨「潛在的稅收(損失)風險」日愈嚴重。
澳洲顧問公司「想想中國」(ThinkChina)的孫先生(Benjamin Sun)指出,代購員賺取的利潤通常都沒有向政府申報:中國消費者向代購員支付人民幣,代購者則用澳元買產品,將它寄回中國;過程中並沒有透過澳洲境內銀行經手交易。
代購者往往透過,中國網路即時訊息app系統「微信」(WeChat),與潛在客戶聯繫,其收取的酬金通常是標價的5成以上,利潤相當可觀。另外,透過其它網路平台如EBAY的代購行為,也讓澳洲稅務辦公室(ATO),相當頭痛難以追查課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