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一等親有尿毒症 未來洗腎風險是一般民眾2.5倍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一等親有尿毒症 未來洗腎風險是一般民眾2.5倍

長庚研究:末期腎病變有家族群聚的現象

 2017-12-26 11:00
長庚研究發現,末期腎病變有家族群聚現象。圖/取自長庚醫院網站
長庚研究發現,末期腎病變有家族群聚現象。圖/取自長庚醫院網站

台灣洗腎人口比例高居世界之冠,若說腎臟病是台灣的國病也不為過。林口長庚醫院研究發現,若是一等親中有人是尿毒症患者,其家屬未來需要洗腎的風險是一般民眾的2.5倍,顯示末期腎病變有家族群聚的現象。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助理教授、主治醫師吳欣旭表示,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在台灣人口死亡原因中排名第9。需要接受洗腎或換腎的末期腎病變,不但造成病患及家屬身心極大的負擔,在整體健康照護的支出也不小。

健保署最新統計,105年健保支出最多金額的疾病是急、慢性腎臟病,共花費約483億元,洗腎人數超過8萬5000人,並且持續上升中。

慢性腎臟病在台灣的盛行率高達11.3%

根據最新美國腎臟醫學會統計,台灣的末期腎病變病患,不論是發生率,或是疾病盛行率都是世界第一。此外根據之前研究,慢性腎臟病在台灣的盛行率高達11.3%,相當於不到10個人就有1人是慢性腎臟病。

造成慢性腎臟病的成因相當多,常見的原因為糖尿病、高血壓、過度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NSAID)、痛風、馬兜鈴酸腎病變等,有些腎臟病則與免疫系統失調或是遺傳有關。

臨床上觀察到,有些慢性腎臟病及末期腎病變的患者,他們的家人也有同樣的問題。洗腎室中也有同為夫妻檔,或是母女父子檔的洗腎患者。

林口長庚醫院醫學研究部、巨量資料研究中心以及腎臟內科醫療團隊,分析全國8萬多名末期腎病變患者,發現若是一等親(包括父母、手足、子女)中有人是尿毒症患者,其家屬未來需要洗腎的風險是一般民眾的2.5倍。

吳欣旭表示,細分來看,若是兄弟姊妹有人是尿毒病人,親屬要洗腎的風險是一般民眾的4.96倍。沒有血緣關係的夫妻間有人是末期腎病變患者,配偶的洗腎風險是一般民眾的1.66倍。顯示末期腎病變的確有家族群聚的現象。

尿毒症7成是環境因素所致

吳欣旭表示,同個家庭中,除了血緣關係外,也有共同的生活環境,或是相近的生活飲食習慣,甚至接觸到相同的環境毒害。為了進一步了解洗腎病患家族群聚的原因,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台灣民眾造成尿毒症的原因,大約有3成是遺傳所致,7成是環境因素造成。而環境因素中,家庭共享的因素占了約1成,非家庭共享的因素占6成。

吳欣旭表示,這項研究也提醒民眾,家中若有尿毒患者,自己也不應輕忽。平日應定時量血壓,若有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身體倦怠,應至專業醫師處尋求協助,並定期做健康檢查,早期發現身體疾病。若有慢性疾病病患應與醫師配合,控制好血壓血糖,並遵照醫囑同時以藥物治療及避免不良生活習慣,避免腎臟功能惡化。

上述研究是長庚醫療團隊,用2300萬人的健保資料庫研究所得到的結果。這是第一篇研究亞洲末期腎臟病家族群聚的文章,2017年11月發表在國際知名的『美國腎臟病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