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強大暴雨侵襲,中國華南、華中地區的新洪汛,持續向上攀升;長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表示,2016年長江地區新洪峰,已在中下游形成。《新華社》7月2日報導指出,目前長江中下游幹流、洞庭湖,以及鄱陽湖水位,較常往年偏高達1.13-2.18米;不過,與1998年嚴重洪災,高出平均水位達2.04-3.35米的偏高值,這次洪汛水位,還算較低。
中國中央氣象台預測指出,包括安徽、江蘇、湖北、江西、湖南、貴州、廣西等7個省,持續將有暴雨發生,期間也將伴隨短暫「強降雨」和「雷暴大風」等強大對流天氣。連日暴雨對中國東南部,造成慘重災情。以安徽省為例,從6月18日以來,當地累計受災人數672萬,遭緊急安置民眾達36.3萬人;湖北省,也發生736萬人受災情況。
香港《南華早報》7月3日上午的報導指出,持續性的強大暴雨,在中國20個省區,造成逾2千萬人受災;累計已有108人死亡,21人失蹤,預期該罹災致死數字,將持續上升。然而,到了7月3日晚間截止,受災省市上升至26個,受災人數也升高至3.2千萬,遭緊急安置的民眾高達148萬人。
中國水利部副部長劉寧表示,根據中央氣象台的氣象水文預測分析,去年的厄爾尼諾現象(EI Nino,即聖嬰現象)持續至今年5月,是1951年觀測紀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大的一次厄爾尼諾,其特徵與1998年誘發長江特大洪水的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有「高度相似」。
長江防汛抗旱部門也預測,今年6-8月主汛期,長江流域降雨偏多;其中,四川東部、三峽地區、烏江流域,以及長江中下游的降雨,將偏多10%-50%;至於,中游部分地區的偏多值,最高可達80%。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指出,今年6月入汛以來,南方地區共出現20次區域性大暴雨,為歷史同期最多。《科普中國》網站公布的訊息指出,2016年和1998年的氣候背景相似,再加上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1880年以來全球最熱的1年,在「地球暖化」更為顯著的背景之下,使得中國今年主汛期,出現暴雨極端氣候的風險頻率上升,同時也讓準確預測氣象的難度提高。
目前科學家普遍認為,地球暖化已對人類生存環境,帶來至少5項惡果,主要包括有1.)乾旱、2.)熱浪、3.)暴雨加上洪水、4.)海平面上升、5.)加速冰河、冰山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