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18年創立至今的桃園區農會,今(25)日剛好滿100年,農會特別舉辦揭牌典禮,邀請大家見證農會百年歷史。走過百年,理事長劉紘瑜表示,桃園區農會已從鄉鎮轉變為都會型農會,為迎向新紀元,今年首創全國農會之先,引進智慧機器人服務;原先配合農會使用的3間老穀倉,因被指定為歷史建築,未來將由市政府整修接管,轉作劇場及農創基地使用。
理事長劉紘瑜表示,從日治時期1918年5月25日創立「有限責任埔子信用組合」開始,一路由「埔子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桃園街農業會」、「桃園鎮農業會」、「桃園鎮合作社」、「桃園鎮農會」、「桃園市農會」,2014年12月隨桃園縣升格再改稱「桃園區農會」,至今日正好100年。
這一百年,農會隨著桃園工商業發達轉型成為都會型農會,耕種面積變小,但農友仍堅守綠色生態,接連獲得十大經典好米、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及臺灣稻米達人冠軍賽「有機米組」等獎項;除了農業生產,農會也積極經營會員,目前共有會員12,756人,信用部存款總金額多達129億,高居桃園12個農會之首。
劉紘瑜表示,走過百年歲月,從傳統邁入現代,農會也積極迎接科技時代來臨,今年更首創全國農會之先,引進智慧機器人服務,接軌時代新紀元。
總幹事黃烱倫說,都會型農會經營的複雜度跟挑戰性很高,但透過運用都會消費人口多的特性,有效結合生產與銷售,可讓由自產自銷的農民增加通路創造收益,同時也有利消費者購買到物美價廉的農產及農產加工品,因此,未來農會將積極推動在地優質農產品,讓消費者可以安心選購。
配合端午佳節即將到來,桃園區農會還召集百人在歷史建築「桃園郡米穀統制組合倉庫」包粽。位於農會旁的「桃園郡米穀統制組合倉庫」是3座老穀倉,桃園市政府表示已指定為歷史建築,待整修完成後,將規劃作為劇場及展場使用,並提早接管維護。
桃園區農會今(25)日慶祝百歲,舉辦好運祈福粽義賣,義賣所得全數捐贈給寶貝潛能發展中心。(圖/唐植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