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波梅雨鋒面已經開始盤據台灣上空,昨日中南部地區已經累積可觀雨量,氣象專家吳德榮也在「洩天機教室」中表示,典型梅雨鋒正在台灣附近南北徘徊,預估週五(16日)下半天至下週一(19日)的西南氣流較其他時間強,必須慎防劇烈天氣以及可能累積可觀的雨量。
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網站的「洩天機教室」中指出,鋒面在14日抵達,配合850百帕(離地面約1.5公里高)不算強的西南氣流(10至15米/秒),仍激發岀「對流胞」及「中尺度對流系統」,帶來雷擊、強風、短時間的強降水,雖都是移動性、壽命短,但一波波的通過,中、北部整天累積的雨量也有2、3百毫米。南部的降雨主要是鋒面前之西南氣流,受地形抬升發展的「單胞」(single cell)及「多胞」(multiple cell)對流胞所下的雨,尤其阿里山區持續的抬升,對流胞不斷生成,也累積比平地多的雨量。
吳德榮表示,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顯示,今天至下週三(15至21日)「第二波」典型梅雨鋒在台灣附近南北徘徊,伴隨西南氣流,大氣不穩定,容易激發劇烈天氣並帶來大量降雨。週五(16日)下半天至下週一(19日)的西南氣流,則較其他時間強,輸送低層暖濕空氣也造成地面氣壓的下降,反映環境更趨不穩定,其所發展出的中、小尺度對流系統,將更為劇烈,累積的雨量也可能更多。下週三前都應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特報及訊息,也要留意周遭天氣的變化,避免到容易致災的地方活動。
至於「第二波」典型梅雨鋒何時離開?吳德榮說,模式第8天(下週四、22日)顯現出南方氣團的勢力將逐漸勝過北方氣團,鋒面北退至東海南部。第9、10天(23、24日)滯留鋒則已北撤至日本向西延伸至華南、華中一帶。
另外,他指出,很多媒體曾報導過梅雨都是「一波到底」的,這種說法是不夠嚴謹的。今年的典型梅雨鋒,「第一波」是在6月1日至5日影響,「第二波」則是從6月14日開始,可能影響至21日,採用氣象局長期以來的說法:「平均而言梅雨大多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較為妥當。今年典型梅雨雖較遲,但至少仍有一大段時間是重疊的。
中央氣象局也持續發布豪雨、大雨特報,中部以北、南部及花蓮山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南部、東半部及澎湖、金門有局部大雨。預估明、後天,受西南氣流輸送水氣影響,顯著降雨再度恢復,且不排除更強。根據觀測,從昨日凌晨至今日清晨,台中山區累積雨量已達300毫米、南投仁愛近300毫米、桃園新屋逾260毫米,花蓮、苗栗等地也達24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