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中央12年國教政策,台中市政府爭取教育部每年補助69億3,000萬元經費,市府配合編列4億元,推動國立高中職改隸市立,私立高中職督導權亦回歸市政府,預計明年1月起實施。市長林佳龍表示,地方政府是面對學校教育的第一線,改隸後行政體制「事權統一」,搭配「青年希望工程」,往上延伸高中職教育,向下扎根幼教教育,上下打通教育體制「任督二脈」,減輕學子求學壓力,適性均衡發展,以符合未來社會的多元人才需求。
至於家長和考生所關心原國立高中(如中一中丶中女中⋯⋯)改制市立後,明年夏季的高中職新生入學考試報名資格,有否更迭?教育局主任秘書鄧進權表示,將維持目前原學區範圍,包括台中市丶南投縣以及部分彰化縣丶苗栗縣「共同學區」,不作改變。而原國立中興大學所附屬之附中(大里高中)暨附農(台中高農),均因屬國立大學附校,故不在此次改制之列。
市長林佳龍表示,國家是否興盛富強,教育是一大關鍵,地方政府更是接觸當地學校教育的第一線,這也是憲法規定國民教育地方自治的原因。因此,國民教育政策應由地方主導,再與教育部協商,如此推動教育才能事權統一,讓學子們適性揚才、均衡發展。
台中目前有9所市立高中職學校及22所私立高中職,加上17所國立高中職(不含興大附中暨附農)明年改隸市立後,共有48所高中職由市府管轄;此外,神岡國中與龍津國中改制完全中學後,共有50所高中職學校由市府權管;為朝事權統一方向前進,教育局去年就已成立改隸業務工作移轉小組,全力推動改隸工作。
「上下延伸打通教育任督二脈!」林佳龍説,不論在經費、政策或人力等各方面,都將爭取中央支持,並與中央通力合作,讓12年國教往上延伸高中職教育,向下紮根幼教教育,並推動「青年希望工程」政策,藉由產學合作,上下延伸打通教育任督二脈,減輕學子求學壓力,真正適性發展;同時也讓教育符合社會需求,與產業職場連結,讓12年國教政策更加落實。
「中央找到寶!」林市長表示,副市長潘文忠曾在中央任職,有國教豐富經驗,之後擔任台中市副市長,更讓中市高教與幼教相關教育政策發展打下穩固基礎,未來到中央榮任教育部長,勢必能藉由這些實務經驗,讓台灣12年國教政策推動更加順利、完善。
副市長潘文忠也指出,就近入學、在地生活等概念對於年輕人未來適性就業的發展非常關鍵,因此林市長上任後即推出「青年希望工程」,整合教育局、勞工局及經發局等各相關局處,建立平台推動相關政策,讓學校教育更符合未來就業趨勢,讓學子們能夠適性發展,避免教育方向不符合社會需求。
教育局長彭富源表示,推動12年國教,為的是解決弱勢學生求學過程遇到的不公平;台中市17所國立高中職明年改隸市立,加上中市22所私立高中職督導權移轉回台中市,有助於行政體制「事權統一」,並持續爭取中央補助,以整合中等教育學校資源,落實具有台中市特色的12年國教政策。
彭富源指出,改隸效益將包括就近入學保障中市學生就學權益;高中職多元學校適性輔導,並辦理特色招生,讓優秀人才繼續留在中市升學發展;配合「青年就業、希望工程」政策,增設建教合作班,落實產學訓用人才培育政策,最終盼達到弭平城鄉差距、發展多元教育及引導適性發展等12年國教政策核心目標。
他指出,台中市原市立高中有9所,每年招生名額約3000人,改隸後公私立高中職達48所,每年招生總名額增至約3萬3650人。讓就近入學與優先免試等政策,不只是理想。
為讓改隸工作推動更加完善,彭富源局長指出,去年5月市府已成立改隸工作小組,並陸續與國私立高中職、市立高中代表召開12次會議,同時不斷與教育部國教署進行協商會議,對於經費負擔、員額編制及相關配套措施達成多項共識。最後在林市長與潘副市長拍板定案下,定於明年1月開始施行。
關於改隸學校經費負擔方面,國教署將負擔 69億3271萬元,中市則負配合負擔4億1681萬元,其中改隸前退休人員退撫經費由教育部負擔,改隸後退休人員退撫經費將由台中市負擔;免學費與就學貸款案補貼則由教育部負擔;競爭型計畫及資本門經費教育部將持續補助,中市則需負擔自籌配合款;此外,學校已核定工程的未付款項,也將由教育部補助至工程結束。
此外,學校用地產權雖屬中央國有,但改隸市立之後,使用管理權將納歸中市府所有。
針對改隸相關配套措施,彭局長指出,市府將以5年50億元預算規模,依各校校務發展需求,提供個別化資源協助,協助各高中職均優質化發展;此外,教育局將成立高中職教育科,擴大組織業務編制,同時增加行政人力,健全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免除原市立學校對於國立改隸市立後造成資源排擠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