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處理學運見層次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處理學運見層次

 2019-09-08 12:29
沒有民主自由的理念,便不可能有尊重民意的決策。正因為北京的權力尚未關進民主憲法的「籠子」,香港這邊的林鄭才如此狼狽,進退失據。圖/取自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即時新聞臉書
沒有民主自由的理念,便不可能有尊重民意的決策。正因為北京的權力尚未關進民主憲法的「籠子」,香港這邊的林鄭才如此狼狽,進退失據。圖/取自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即時新聞臉書

港人抗命運動持續發酵,前後已近半年。特首林鄭畏葸躲避,不敢出見,中共更是隱身幕後,遙控指揮。相比國府當年「最高領袖」蔣介石頻見請願學生,豁差實在太大。當然,中共要角早就不敢面對學生了,至少缺乏真正對話的誠意。1989年「六四」,「五•二0」戒嚴前的「五•一八」李鵬會見,僅僅走過場,戒嚴、開槍前的鋪墊。如稍有現代民主意識,不可能動用幾十萬大軍開著坦克去見學生。

1931年「九•一八」後,各地學生紛紛請願,呼籲國府抵抗日寇。據當年浙江大學學生領袖施平(1911~ )回憶錄——

1931年11月23日,千餘名杭州大中小學生請願到達南京,直抵中央大學禮堂,國民黨正在召開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蔣介石當即出見並講話,晚上再派張道藩(中委、浙江教育廳長)正式答復請願,接受三項條件:①中央已決定抗戰;②委員長即將北上指揮;③槍支先武裝軍隊再發給學生。同時撫慰:「委員長說,你們來趟南京不容易,明天上午派車送你們去中山陵玩玩,下午用車送你們回杭州,願意上午回去也行。」(施平《六十春秋風和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P-44~46)

1935年「一二•九」學運,浙江大學罷課40天(1935-12-10~1936-1-20)。1936年1月20日蔣介石親臨浙大,先見學生會主席施平、副主席楊國華,後見全體學生並講話。次日,再在西湖「澄廬」單獨召見兩位學生會主席,溫語勸慰,暗示撤銷教育部對他倆的「開除學籍」。這次浙大學生罷課,達到目的——撤換校長郭任遠。浙大學運過後,「鬧事」頭頭施平接到新校長竺可楨通知:返校補畢業考試,後拿到畢業文憑。罷課期間,施平率同學沖進張道藩家,「張聞風跑掉了。大家盛怒之下,把他家的華麗設備全部搗毀。」(P-72~78) 入室打砸,居然未成「暴徒」。

施平,雲南大姚縣人,曾祖進士、祖父舉人、父親經商,書香門第,1938年1月加入中共(P-96),1949年後歷任北京農大黨委書記、華東師大書記、上海人大常務副主任。

史明如鏡,被中共一直惡毒詛咒的「蔣該死」,當年處理學運的人文水準,不知比「六四」鄧小平、李鵬、今天的香港林鄭高出幾大截。不是說為人民服務嗎?怎麼用坦克、棍棒服務?為什麼今天海內外全體支持港民抗命者,會有這樣一個標準動作——手捂右眼?!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民主自由的理念,便不可能有尊重民意的決策。正因為北京的權力尚未關進民主憲法的「籠子」,香港這邊的林鄭才如此狼狽,進退失據。當然,真正利益受損的大頭還是香港人民,無論經濟、學業,還是盛夏烈日下的煎熬,更有那些已經犧牲的青年、那只眼睛……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