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莊萬壽:在庶民觀點裡 百年前的台灣文化協會是改革運動嗎?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莊萬壽:在庶民觀點裡 百年前的台灣文化協會是改革運動嗎?

 2016-05-08 12:25
台灣文化協會會則。(賴和紀念館/提供)
台灣文化協會會則。(賴和紀念館/提供)

【本文取材自民報文化雜誌2016年/第12期】

一、台灣反殖民反剝削運動的落後

1921年成立的「台灣文化協會」是台灣士紳、醫師、記者、商人的知識者所主導、參與的,而事實背後他們大多是大地主、舊士紳、資本家。軟弱無知而沒有台灣意識的台灣人民,只有由溫和的名人、改良主義者到第一線在日本總督府腳下去磨蹭,要求到的只是能設「讀報社」、演講會,教台灣人識字寫字、通用知識;至於要求設置一個地方性毫無制約統治政府功能的「議會」,連門都沒有!我直言:「文協」的成立,其中一個動機是以弱攻的姿態來堅守世家的家業。

被統治者,沒有政治權、人權,而一般農工大眾感受最深是被剝削、經濟生活的痛苦。日治時代台灣人至少遭遇兩種壓迫:一是日本殖民者,二是日台地主、資本家。反殖民反剝削運動,台灣顯得落後。

歐戰間,1917年俄國無產階級推翻了沙皇,1918年美國總統提民族自決的原則,1919年3月1日,有骨氣的朝鮮人有兩百多萬人出來遊行,流血抗爭,宣佈《獨立宣言》,迫使日本對朝鮮做出讓步,而又激起中國學生反政府的「五四運動」。我不做跳躍時空的批判,當時全球捲起維護農工的社會主義的大浪潮,是歷史的必然。台灣文協成立同時,中共也成立;次年日共、1928台共也成立了,他們一樣都出生在四面虎狼的草原上。

二、「文協」轉向是歷史的必然

其間,台灣內部亦在蛻變。1923《台灣民報》創刊,日本御用紳士辜顯榮、林熊徵則成立「公益會」對抗文協,1924繼而召開「有力者大會」,文協則以「無力者大會」應之。1925年由一個因議會請願活動引起的「治警事件」,讓關幾十日的詩人贏得千秋盛名。另最重要的是二林蔗農被台、日人糖廠的剝削,李應章組「蔗農組合」抗爭,被捕多達四百餘人。

農民運動崛起,意味著文協的文化啟蒙必須轉變為群眾抗爭的新方向。1927年1月左派王敏川、連溫卿等取得文協領導權,原文協發起者林獻堂、蔣渭水等退會,另組「民眾黨」,這也是歷史的必然。值得一提的是,1927年11月5日二林佃農民約百人走到鹿港,包圍辜顯榮宅至深夜——這若發生在戰後的戒嚴時代,結果如何恐怕難以想像。此後,台灣的社會運動,由士紳擴大到勞動者,農工左派被捕,是台灣民運的流向;一直到戰後228、甚至1979年高雄事件、1980年代群眾運動,爭民主爭公義都必須付出代價。

1930年林獻堂又脫離了民眾黨,與楊肇嘉等另組「台灣地方自治聯盟」,退守到最虛弱的位置。1931年總督府全面解散文協、民眾黨、共產黨等所有組織,但讓「自治聯盟」苟延殘喘到1937年支那事變。

三、勞動者社會運動,沒有留下史料與圖像

百年台灣社會運動史的主體,雖然是群眾,但歷史記錄都是屬於上層社會人物所有;新聞、雜誌、日記、信函,大多只與名人相關。我說1927年後的文協是逐漸回歸到弱勢的大眾,但民間留下了什麼史料與圖像?阮兜厝邊、我同學之父,我父同行木匠的陳義農,從日治時參加台共被關,到白色恐怖捲入鹿窟案被殺,一生艱苦,卻甘為理想犧牲,偉大小人物,沒有一滴血跡傳後,我心愧疚。

老父看不起林獻堂,認為林退縮了,成為日本殖民地的花瓶;林是大地主,要照顧家產,真可憐的。迎來了祖國,自討沒趣。

老父莊泉(1892-1973)是鹿港能看懂史、漢、左傳的木匠師,他何時參與文協,我不知情。晚年我有訪談和錄音一些家族、文協、辜家……舊事,但我剛任師大講師,苦心要闖出學術,真後悔未及留下一個工人對日治時代有系統的見聞錄,今日所見的都是士紳的視野。

(左圖: 文化協會言講會宣傳品。賴和紀念館提供)

我1939年出世鹿港街尾,老厝後庭,隔巷(今拓為中山南路)對面就是文開書院的後殿。先祖言,文祠每有祭祀,都到我家借舊大碗盤〈藏長榮大學〉,再回送桑葚。文祠是許多儒者的私塾(父幼時亦在此讀書)和士紳的聚會所。文協演講會便是在文祠前的草埔(我幼時在此遊戲)舉行。當年「放送頭」一放,阮厝就聽得到,不必聽到打鑼(有人沿街敲鑼喝叫集會)。我想在前期文協(1921-27),老父已是忠誠的聽眾。

四、尋找新文協活動與人物

我找到前期(舊)文協會員名單,鹿港人只有五人:鄭汝南、施學賢、施性瑟、莊垂勝、葉榮鐘,不是世家就是巨商。困難的是要找後期(1927-31)的會員,這一點我沒有把握。老父與文祠演講場有地利之便是一個尋找的方向。

父母曾說,約1930年代初,我家後庭曾租給跑彰化的自動車會社做停車場,大姊還當過車掌;文祠又近於火車頭(鹿港驛),聽眾交通方便。

左派新文協活動,以全台群眾為舞台,並積極在各地推動演說會。僅1927年就辦了271場,聽眾達25萬人。而因言論激烈,被警察查禁的活動多達320場(前期文協1923-26四年才辦了798場)。但不知在鹿港有幾場?老父應可能參與文祠演講會的案內。老父說:日警允許演說,但也會在演說中途,因對一兩言不滿,吹口哨制止和驅散。

我與老父年差近半百,七歲離開鹿港。若不是我好問好查,故鄉事幾乎斷線。老父少年時結拜兄弟八人,都厝邊工夫人(做木作工夫的人),未聞涉及文協。世交有往來而我亦熟知的也都是工藝者。刻花有李松林(及其伯叔),畫師郭新林是我二姊夫之父。老父過身,尚不能預知李、郭後來皆名聞天下。但兩人似不談政治。早年刻花、彩繪工作機會少,生活甚拮据。

另一位是開鹿港第一家印舖的蔡葛,他是我所知老父在鹿港最好的朋友。街尾的空屋、被軍隊強佔以及賣掉都是他幫忙。晚年遷到台北,我才與他相識,他是文協讀書會的第一號人物。

老父偶談他認識的人,但應無交陪的名人。謝春木(南光)、劉啟光(侯朝宗)二人都是農民運動的要角,在前期文協本就活躍,他們都跑到中國去了,謝死未歸。王敏川是新文協領袖,日本人對左派很兇,關他六年,謝、王是彰化人,近鹿港。老父極可能是請他們來讀書會講演的。

五、楊貴與鹿港讀書會

(新)文協在鹿港的讀書會,不得不提楊貴,老父講伊是大目降(新化)人,來鹿港參加讀書會。

楊貴(又稱楊逵,但依我父說是「楊貴」,1906-85)1927由日返台,參加新文協與農民組合,1928年任文協中央委員,至1929年多在彰化。1928年組鹿港讀書會,這個會我推算應延續到1931年後。老父說:「讀書會會長是【尾葛】(蔡葛),我是總務,三、四十人,會址在魚脯街」。我查地點當時在五福大街北端的順興街(北邊靠海,清代賣魚脯)。蔡印舖在其南的福興街(網路可查其照片)。五福大街一街有五段五名(今中山路)是拓寬前的「不見天」,老父住街尾(不屬大街),要去魚脯街恐要走半小時。

他們按時上課。講師有楊貴,也可能有其他留日(如上述謝春木)的講師,而會員也自己討論。1929年楊貴、葉陶結婚,老父總務募會員款,買一套西裝(背廣)親送作為賀禮(老父一生從未買過西裝)。

楊貴生長女「秀俄」(1930),長子「資崩」(1932)。老父的五男則取名「赤業」(1935),老父到山區買木材,寫信署名「莊赤業」,警察大人就來找麻煩。

我台北小學時,老父就提他朋友楊貴被抓的事。1953年我19歲的堂兄亦涉鹿窟案入獄,老父千萬交代:「話不可亂講,楊貴還在關!」到了楊出獄,也不敢相找,父囑我:「你將來可以找伊。」父過身後,我請也是文協會員的姻親施學禮聯絡,1976年2月22日帶女兒上東海花園拜訪楊貴。他很興奮,大聲講:「你老父是我的同志!」(見相片)。影印一文給我 ,我尙待寫〈我所知的楊逵〉。



莊萬壽(左起)、楊貴、施學禮1976.2.22於東海花園合影
六、讀書會的讀本
老父勇敢帶到台北,有少些禁書,其中三本是與讀書會、楊貴有關。
1.《進化論講話》存下冊,日本丘淺次郎著(見相片)[nop]
全書上、下共600頁    中國劉文典譯(上海亞東圖書館發行1927年)

1927上海亞東圖書館《進化論講話》

2.《馬克司主義經濟學》,第一冊〈價值論〉
台灣孤本  楊貴譯(高雄工農文庫刊行會1931年7月)

3.《阿Q正傳》 中日文對照
日文楊逵譯(民國36年1月台北東華書局)

以上第1、2冊應是文協讀書會的讀本,應該是楊貴推薦或在台中中央書局買的。其中第1冊,進化論是馬克司唯物史觀的基礎,丘淺是魯迅的老師,此書是日本左派思想的暢銷書。第2冊出版於1931年7月,可見讀書會應該尚存。台灣知識工人在90年前閱讀如此深奧而又具有世界觀的書籍,實是無比的榮耀。《阿Q正傳》,老父早年就看過,此書在戰後是買的,或是楊貴或別人送的,不可知。我中學時就從老父喙內知道魯迅、巴金、茅盾、郭沫若,大概是他讀書會得來的知識。我上大學時,同班同學都不知有這些作家。

七、鹿港(新)文協的人物

我介紹四位可能是新文協的人物:

1.莊泉(1892-1973),我的老父。幼小隨祖父做土水小工,九歲入名儒蔡德宣私塾,滿二年已讀到《詩經》、《周易》後停學自修兼做工,再上學讀兩年群經。本來隨李家學刻花,但收入少,改做細木家具,開小木器店,一生手不釋卷,不看報,日子不能過,曾訂閱上海大公報。老父影響我至深。(附1938年莊泉相片,第三排左二))

莊泉(第3排左2),1938年攝於西鹿港國語講習所。

2.蔡葛(1894生?),幼讀漢學,精書法篆隸,初亦學刻花。隨日本法律行政手續的發展,仍開刻印店「蔡印舖」,成為鹿港文化的另一象徵。他熱心文協,任讀書會會長。

3.施學禮(1908-1985)長期為中央書局幹部,可能早就參入前期文協,熟識當時文化人物,是我大姊夫之兄。

4.林尾龍(1910-1992)台灣商工(開南)商科畢,銀行任職。1930年代(?)由謝雪紅介紹加入台共,戰後長期躲避逃亡,備極辛酸,自首後仍被感化關三年。其妻笑仔,晚年仍熟識,批判民眾黨歌謠。(我有錄音帶)

尋找後期(新)文協在台灣民間的資料何其不易!只因為我有鹿港人的老父,我才能拼湊出雛形,來補歷史的空白,失誤難免,請方家補正。相片三張,都只是首次公開,彌足珍貴。鹿港是甚保守的異域,是文協沙漠,我另有一文〈鹿港文化性格與前期(舊)台灣文化協會〉。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