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竹林事件/日治時期第一起農民抗暴事件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竹林事件/日治時期第一起農民抗暴事件

 2016-05-15 10:51
1912年這裡的警察及警眷被起義農民全滅,日本人立碑紀念。它是台灣農民對抗外來政權可歌可泣的史實,二十多年前紀念碑被拆除,只剩一顆刻有頂林派出所的小石頭,及台階旁的老桂花樹,一起見證百年來的物換星移。(圖:陳婉真攝)
1912年這裡的警察及警眷被起義農民全滅,日本人立碑紀念。它是台灣農民對抗外來政權可歌可泣的史實,二十多年前紀念碑被拆除,只剩一顆刻有頂林派出所的小石頭,及台階旁的老桂花樹,一起見證百年來的物換星移。(圖:陳婉真攝)

台灣近百餘年來,歷經兩個外來政權統治,許多外來者欺壓人民的事件被隠瞞。發生在1912年的「竹林事件」(又稱「林圮埔事件」或「頂林事件」)便是其中之一,如果以農民起義的時間來看,它比一般通稱首宗農民起義的「二林蔗農事件」早13年,影響至今猶存,世居鹿谷的鄉民被台大實驗林驅趕就是其中一例。

  竹山人常說,台灣的竹子品質世界第一,可以食用,也可作家具、建材、庭園造景...,是台灣重要經濟作物。日本統治台灣初期,就發現它的重要性,總督府在1895年公布「官有林野取締規則」,凡提不出證件的山林土地,一律收歸國有。

  由於清領時期從未曾丈量,農民也多半以口頭約定,很少人拿得出土地所有權證件,因此,在1908年,總督府將竹山、斗六、嘉義一帶共15000甲竹林所有權收歸公有,其中竹山一帶就占半數7千多甲土地被沒收,即便少數人擁有地契的,也被迫交出,總督府再將沒收來的林地,委託三菱株式會社在林內設立造紙廠,竹子就是造紙原料。

  三菱會社取得經營權後,警方協助會社加強山林巡視,嚴禁農民進入原本是自己所有的竹林採伐,導致衝突時起,曾發生農民被抓到警局毆打成重傷的情事,農民生活陷入困境,民怨難平。

  鹿谷人劉乾原本以占卜為生,也曾受到日警侮辱,痛恨日人之餘,遷居到竹山大鞍,結庵禮佛,常和信徒談論日人的惡行,成為附近的意見領袖。

  1912年3月23日半夜,劉乾帶領鄉民十餘人,攻打頂林派出所,兩名日警及一名台灣人巡查補被殺死,住在派出所宿舍的警察眷屬無一存活。一行人接著又要趕下山殺到林圯埔支廳,路上被鄉人勸阻而作罷。

  事後日本警方大肆搜捕下,有1人當場被殺,12人被捕,4月7日,總督府在南投支廳開設臨時法院,4月11日宣判劉乾等8人死刑、1人無期徒刑、3人有期徒刑,1人無罪。

  事件不久,三菱製紙廠不知何故停業,鄉民以為可以要回自己的山林,多次向總督府提出陳情,總督府不為所動,竟將所有權由委託經營,變成移轉給三菱會社。那年剛好是二林蔗農事件同年(1925/10/22)。

  鄉民採取的對抗包括:拒絕納稅、保甲長拒絕執行職務、公學校學生拒絕上課(4月6、7兩日)、竹山庄代表張牛等前往台中州廳及總督府請願、竹山庄民4百餘人到竹山庄役所示威,以及趁昭和天皇二弟來台巡視時,原本號召庄民集體赴林內火車站跪拜請願,被日警事先得知,9人被捕,請願活動也無疾而終。

  總督府對於這麼激烈而持續的抗爭也感到震憾,在竹山一帶以部落為單位,由這些林地中撥出各約1/10的土地,作為部落的公地,所有權狀則公推數位地方上較受敬重人士,登記於幾位私人名下成為代表人,算是稍微安憮高漲的民怨。只是,任誰都想不到的是,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所有這些土地全被登錄為國有或台灣大學等所有,造成今日爭議不斷的台大實驗林地世居農民被趕的荒謬劇。

  而原本登錄在私人名下的各庄公有林地,幸因私人所有而保全下來,但是,經過世代傳承,有些代表人後代因各種因素不認帳想據為己有,造成代表人與承租人之間的問題層出不窮,甚至發生被法院拍賣等情事,而有關這類訟案,法院也無可奈何,成為地方上無解的困擾問題。直到李登輝任總統時,以「一大三社」(台大實驗林及頂林、大鞍、瑞竹三個合作社)為對象,作了部分土地放領的局部補救措施,但至今住在台大實驗林裡的世居住戶,家裡屋頂漏水找人來修,立刻會被舉報違建拆除,住戶苦不堪言,而台大只要等到房子破到無法居住,就可以把他們合法趕走。

  竹子,為竹山帶來繁榮,養活無數居民,卻也是百年來山林農民心中的痛,這一百多年來的一筆濫帳,居民也在引頸企盼新政府,不知能否給他們帶來新希望?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