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詩寫台灣系列】安平古堡詩 安平古堡的故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詩寫台灣系列】安平古堡詩 安平古堡的故事

 2016-11-24 16:55
日本把熱蘭遮城的殘城夷平,改建方形磚砌的階梯高台,台中央建洋樓。戰後改名為「安平古堡」,放清代古砲,並立鄭成功雕像。圖/呂自揚
日本把熱蘭遮城的殘城夷平,改建方形磚砌的階梯高台,台中央建洋樓。戰後改名為「安平古堡」,放清代古砲,並立鄭成功雕像。圖/呂自揚

熱蘭遮城牆砲堅,
延平趕走紅毛番,
改名安平設兩縣,
台灣開基四百年。

(附記:呂自揚【詩寫台灣系列】,作者是以「常人皆能感之,唯詩人能寫之,是為詩之境界」,從事詩寫。〈安平古堡〉是詩寫台灣歷史的第五首。「江山亦要文人扶」,詩寫台灣名山勝景,將繼續在本報刊登。)

安平古堡的故事

1624年,荷蘭入佔福爾摩沙大員(台灣、台窩灣),建熱蘭遮城,漢人稱為台灣城。城牆堅固,槍砲威猛。

明末亦商亦盜,掌控東亞海洋貿易的海商鄭芝龍,於1646年受朝廷招安,歸順滿清。其子鄭成功堅持反清復明,接掌鄭芝龍勢力,1659年北伐金陵失敗,於1661年4年月30日,率領強大船隊趁著海水漲潮,自鹿耳門水道進入台江內海,登陸攻佔荷蘭人在赤崁的普羅民遮城,然後包圍沙洲大員的熱蘭遮城九個月,荷蘭長官揆一在1662年2月1日,正式與鄭成功簽約投降,離開福爾摩沙。

荷蘭人在1624年入佔福爾摩沙大員,38年後,被1624年出生的鄭成功,趕出福爾摩沙台灣。

1624年出生於日本平戶的鄭成功,名延平,為紀念其生長的第二故鄉,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安平鎮,將熱蘭遮城改名為「安平鎮」,設承天府和天興、萬年二縣,命令軍營駐地屯墾。承天府設於普羅民遮城赤崁樓,改名東都明京,諭曰:「東都明京,開國立家,可為萬世不拔基業。」

鄭成功是漢人來臺的第一個政權。安平城是鄭氏王朝三代統治者居住的城堡,又名延平王城和王城,大員台窩灣因此改稱安平。1683年,鄭成功之孫鄭克塽投降滿清,鄭氏三代統治臺灣共22年。


鄭成功。圖/呂自揚

清領台灣後,將熱蘭遮城改為軍裝局,城牆失修,1868年又遭英軍砲火破壞而荒廢。1874年發生日本入侵恆春的牡丹社事件,欽差大臣沈葆楨來台,見台南缺海防,把熱蘭遮城的紅磚,拆去建二鯤鯓億載金城的砲台。

1930年,日本把熱蘭遮城的殘城夷平,改建方形磚砌的階梯高台,台中央建洋樓。戰後改名為「安平古堡」,放清代古砲,並立鄭成功雕像。古堡頂的新式白牆瞭望台,是1975年重修。

鄭成功趕走荷蘭人,以台灣為基業,屯墾開發,台灣從此成為漢人移墾,與原住民通婚居住的世界,迄今近四百年。安平古堡是鄭成功為台灣開基的歷史象徵。


安平古堡的鄭成功。圖/呂自揚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