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以色列研究發現:贏家容易變得不擇手段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以色列研究發現:贏家容易變得不擇手段

 2016-02-12 19:01
當陷入與他人的激烈競爭中,為了贏過別人,會促使人們不擇手段。(圖片: 維基百科,原創作者 Hariadhi, 20070530)
當陷入與他人的激烈競爭中,為了贏過別人,會促使人們不擇手段。(圖片: 維基百科,原創作者 Hariadhi, 20070530)

我們總說「某些人會為了獲勝而不擇手段」。雖然不擇手段不一定能贏,但以色列的一個新研究顯示,成為贏家,可能會導致人們越來越不擇手段;精確點來說,不是成功本身,而是贏過別人,會促使人們不擇手段。

以色列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 )與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的研究團隊,設計了兩個連續的心理實驗,這兩個測試彼此沒有關聯,只是想看看贏家跟輸家的表現如何。結果研究團隊發現有趣的現象:若第一場實驗是競賽式的測驗,也就是說,成功的判斷條件是贏過對手,贏得第一場測試的學生,在第二場測試中,會比較容易做出違背道德的行為,譬如從其他受試者處偷錢;但是若第一場試驗的成功條件是達成某個客觀目標,而非與人競爭,就沒有這樣的行為現象。

過去的相關實驗,顯示贏家容易不誠實、作弊。關於這一點,以前的解釋是:成功的光環會使人自我膨脹。但以色列研究團隊的這一研究,則區分出「競賽」與「客觀成就」之間的差別。只有與人競爭得勝時,才會讓人變得更容易不擇手段;相反的,若是達成客觀目標而成功時,人們卻會變得更誠實。

這個發現讓研究團隊思考:過去我們總是說有競爭才有進步,但激烈競爭真的是好事嗎?如果在競爭中獲勝的人,都會變得越來越不擇手段,那麼顯然對整個社會的平等,以及社會階級的流動性,會有相當不利的影響。

雖然這個研究結果不能過於擴張解釋,還要經過更多研究的反覆確認,不過或許這樣的結果的確符合我們對人類社會的觀察。例如強調高度激烈競爭的中國,打造出所謂「狼性」,但也同樣給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刻板印象。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的確急速擴大,在弱肉強食下,社會階級越來越無法流動,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不得不進行經濟大重整。

研究團隊的下一步,是找出如何預測並克服這個不良傾向。不過在找出解藥之前,或許可以先盡量以客觀成就為目標,而不是人與人互相競爭,來避免這個贏家越來越容易不擇手段的人類劣根性。

新聞來源: 
ScineceDaily: Winning a competition predicts future dishonest behavior, say researchers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