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中山大學&國家實驗研究院「新型水下攝影機」登上《Scientific Reports》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中山大學&國家實驗研究院「新型水下攝影機」登上《Scientific Reports》

 2016-09-12 21:07
左起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師張家溥、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師張旭光。(照片/中山大學提供)
左起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師張家溥、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師張旭光。(照片/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共同研發「高解析度即時水下攝影機」,該研發主要在汙濁的水質環境中仍可「看到」蝦子的生長狀況,進一步了解蝦子是否受到病原體感染,讓養殖戶及早發現,避免損失,研究成果獲國際知名科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刊登。

該款「高解析度即時水下攝影機」放置於混濁的蝦池中,最深可達100公尺(一般魚塭為2至3公尺深),並可拍攝全彩實境;此外亦運用紅外線技術,無論是白天或晚上皆可清楚透視蝦子情況,且可跨縣市遠端監控。

中山大學指出,目前市面上11款水下攝影機大多只能用於乾淨的水體環境,不適合在混濁、透光度差的水產養殖池中觀測。洪教授與國研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一套高解析度的即時水下攝影機系統,放置於混濁的蝦池中。

洪慶章教授強調,這款水下攝影機打破限制,可以瞭解蝦子的進食狀況,進而調整蝦的餵食量及餵食頻率,避免殘餌造成浪費並使水質變差,清晰的影像也可檢查池底狀況,避免糞便顆粒及過多的有機物質腐爛,造成病原體濃度增加,使蝦子生病。在混濁的水中亦可觀察蝦子的體型及行為,後者可以作為水質的指標,並瞭解蝦子是否受到病原體的感染,讓養殖戶提早發現,避免整池感染造成巨大損失。

去年超級寒流來襲,國內養殖業損失慘重,今年中秋將至,南部日前連日大雨,造成嘉義沿海白蝦病變暴斃產量銳減,漁民苦不堪言。洪教授說,若可利用高解析度的水下攝影技術提供養殖池現場影像,相信可以幫助養殖戶提早應變,減少經濟上的損失。

(影片/中山大學提供)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