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國王的新衣,不分新與舊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國王的新衣,不分新與舊

 2020-03-13 14:40
過去殖民政權的統治手段不外是欺騙,今「中華民國台灣」同樣是騙,騙台灣人也騙自己!但它欺騙不了世界,疫情正烈冠上CHINA更是讓台灣人蒙羞。請政府依民意將兩岸清晰定位為兩國。圖/總統府(資料照)
過去殖民政權的統治手段不外是欺騙,今「中華民國台灣」同樣是騙,騙台灣人也騙自己!但它欺騙不了世界,疫情正烈冠上CHINA更是讓台灣人蒙羞。請政府依民意將兩岸清晰定位為兩國。圖/總統府(資料照)

中研院的英文名稱Academia Sinica,Sinica是拉丁語中國的意思,所以應該是中國的研究院。中研院於1928年創立於南京,台灣成果均掛著Academia Sinica之名,自然被西方的學術圈打入中國。不改名,中國則接收、掠奪你的研究成果。然中研院諸公歷來態度死硬,可想見又要痛罵綠營在搞去中國化。

台灣國內民眾多稱呼中國為「大陸」,不脫「一國兩區」的心態,這也難怪,連最高學術機構中研院院士們,都死守「中」字招牌不肯換,而外交部長連中國是本國?還是外國?都答不出來。面對陳柏維立委的提問:「台灣跟中國是不是一個國家?」只能回答:「可能沒辦法那麼簡單處理。」陳柏維還稱自己被外交部回:有錯誤的認知。台灣一直搞不清自己是什麼?如此敵我不分的認知下,蔡政府如何確保台灣的主權呢?要叫國際如何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正常國家?

江啟臣分析民進黨搶了國民黨的神主牌中華民國,讓國民黨頓失立場。游盈隆在〈兩種中華民國情懷〉一文稱這類認同屬於新的中華民國認同,不同於馬英九等老法統式的舊中華民國秋海棠依戀。然不管新、舊,頂著CHINA就是穿著國王的新衣,一切惡果是咎由自取。

新、舊中華民國認同都不符合現狀

自由共和國9日刊出蘭雨靜〈遙遠的故鄉、中華民國是個「意識形態」下的空洞故鄉〉,文起似乎在批判中華民國是國王的新衣,但結論卻完全符合蔡總統的國策,意旨「中華民國台灣」才使得中華民國新生具有意義:「中華民國這塊招牌,如果不跟台灣這塊土地結合在一起,它不具國的要素,唯有結合在一起才會有。應該讓幻想走入歷史,開始面對現實,高喚『中華民國台灣萬歲』才是。」游盈隆在〈兩種中華民國情懷〉一文稱這類認同屬於新的中華民國認同,不同於馬英九老法統式的舊中華民國認同。

藍的要中華民國,綠的要台灣,所以相加成為「中華民國台灣」,文中認為如此即符合現實?事實這種名字不藍不綠,結果是馬英九、趙少康等藍營不爽……綠營更怒,硬把台灣放在CHINA後面等同認賊作父,合法化殖民政權。這還不打緊,真不知道「中國台灣省」跟「中國台灣」在國際上,這英文該怎麼說才分得開?不都是China Taiwan,台灣人沒自尊嗎?

民意趨獨,台灣就是台灣才是現狀

中華民國台灣?荷蘭台灣、明鄭台灣、清領台灣、日本台灣、美國台灣都是奴才台灣,台灣真成了政客充斥的台灣?何時才能翻身成為真正屬於台灣人的台灣?何時才能步上台灣國家路?

《自由時報》是本土第一大報,長期扮演力戰統媒的角色,是本土思想的精神堡壘,台灣人殷殷期盼能扮演監督的角色,做為台灣人爭取當家作主人的精神號角,國家正常化路途遙遠坎坷,媒體亦任重道遠!而民意已驅獨,疫情爆發後全世界湧現的排華浪潮,讓台灣人民赫然覺醒,去中、脫中已成主流價值,「我是台灣人」的台灣認同更達歷史新高83.4%,盼各本土媒體肩負監督政府職責,早一天讓台灣就是台灣。

「中華民國台灣」合法化了殖民政權

四年來國家定位模糊,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台灣」,又怎會在乎台灣正名制憲及國家尊嚴?817萬票取得連任的蔡總統,應認清民意所趨,明確國家方向,兩面討好只是貽誤時機。一味「維持現狀」只是合法化黨國體制中華民國殖民政權,認同殖民體制那麼「司法改革、轉型正義」又要如何進行?台灣人的尊嚴在哪?「中華民國台灣」已違背台灣主流價值。

中國世衛代表李松大言不慚地強調:在一中原則之下將確保「中國台灣省」能充分確實了解公共衛生訊息而做出適當安排,且「中國台灣省」能夠藉由兩岸關係與世界衛生組織搭上線,獲取最新疫情訊息。試問:我們要怎麼跟世界說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is not a province of China?

「中華民國台灣」還是自欺欺人

過去殖民政權的統治手段不外是欺騙,今「中華民國台灣」同樣是騙,騙台灣人也騙自己!但它欺騙不了世界,疫情正烈冠上CHINA更是讓台灣人蒙羞。請政府依民意將兩岸清晰定位為兩國。

民進黨國會再次過半,應展現全面執政的理想,回顧台灣人自決的歷史使命,「一台一中」國家正常化必須邁開步伐,揭櫫台灣共和國的理想,沒有什麼中華民國台灣啦!面對中國併吞,台灣人難道不該全國一至不斷向世界大聲說:「Taiwan is Taiwan.」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