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Need to Be Entertained:娛樂產業逆向成長 台灣應抓緊契機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Need to Be Entertained:娛樂產業逆向成長 台灣應抓緊契機

本文轉載自《想想論壇》,特此致謝。

 2016-08-05 08:56
紐奧良的街上一群cosplay《冰與火之歌》的人們。圖/取自維基百科 wikimedia commons(Photo by mike connor / CC by 2.0)
紐奧良的街上一群cosplay《冰與火之歌》的人們。圖/取自維基百科 wikimedia commons(Photo by mike connor / CC by 2.0)

最近上市的手機遊戲 Pokémon Go 市讓全球陷入瘋狂,全球許多紀念碑、寺廟等景點紛紛禁止遊戲玩家進入,以避免玩家破壞這些景點的神聖社會意義。但是這結合了現實環境的遊戲,已經讓數以千萬的玩家出門上街搜尋虛擬怪物,更讓更多的玩家在還未上市的國家望穿秋水,引頸期盼。

而換個場景,今年六月甫播映完畢的 HBO 影集《冰與火之歌》第六季創造了多項里程碑,不僅平均每一集製作費超過千萬美元,第九集一場約兩分鐘,看來像是一鏡到底的戰爭戲讓影迷們津津樂道,同時也創下在日本、西班牙等多國首次與美國同日播出的紀錄(台灣由前幾季起就是與美國同日播出)。這項紀錄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在日本與歐洲各國,為了保護本國語言與方便視障觀眾,通常電視播映的影集都是配音播出,因此根本不可能趕得上與美國同日播出。但是冰與火之歌第六季則以字幕方式在各國播出。為什麼各國頻道願意更動習以為常的播映方式?一句話:因為有眾多觀眾殷殷期盼。

從以上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的是,在這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時代,全世界對於於娛樂產業的需求卻是反向成長,有增無減。也就是如此,韓劇得以行銷全球,挑戰一直以來由拉丁美洲連續劇 telenovela 獨領風騷的全球最暢銷連續劇的地位;也就是如此,土耳其連續劇得以暢銷阿根廷;也就是如此,手機遊戲的廣告占據了電視大部分的廣告空間;更因為如此,在台灣的觀眾在觀賞最近一集的《星際爭霸戰 Star Trek》時,會在片首看到阿里巴巴集團的商標。因為中國財團比我們台灣的財團更肯投資在這樣的趨勢。

這對偏好投資實體資產與產業的台灣產業界來說是一項巨大挑戰。一直以來台灣的實業家對於投資房地產、飲食業界等可以觸摸或是可以用口腹享受的產業獨有偏好,但是對於投資在新創意或是影視娛樂產業上卻躊躇不前。即使投資,他們也偏好他們所熟悉的明星或是娛樂方式;也就是因此,當豬哥亮重出江湖時,獲得許多上年紀的觀眾與金主支持;也就是如此,金主們願意付吳宗憲大錢當主持,但是這樣的投資卻相對擠壓了新創意,一定的投資金額扣除了給主持人的高薪後,也壓縮了節目製作費用:於是我們看到豬哥亮的電影還在炒他30年前的秀場笑話梗,直到已經沒人笑得出來,電影也賣座不佳;於是我們看到吳宗憲抱怨台灣綜藝節目因為市場小沒人看,但是他卻沒發現他的相對高薪與缺乏創意,在一個可以自由看到全世界節目的台灣,不但過時也早已失去觀眾與競爭力。

台灣的演藝界長久以來觀念保守,沒有外語能力也沒有國際觀(這兩點不一定有相關性),講到市場只看中國或是華人市場,所以自然而然在台灣市場被眾多外來的日本韓國美國甚至歐洲的綜藝戲劇節目,以及從慢跑動畫漫畫電玩到實況主各種多樣性的娛樂休閒方式瓜分時,很多人只能走向中國的閉鎖市場,靠著中國的龐大觀眾群,國家節目製作單位的資源,以及對外界資訊的封鎖存活,然後為了討好中國當局,回頭來批評作賤這片養大他們的土地。其實某方面來說,這不過是更顯現出這群人囿於過去,不求長進。

真正有競爭力與世界觀的主持人與製作團隊,還是可以製作出像「瘋台灣」系列的節目,賣到除了中國以外的市場:在這些市場中,台灣是一個有特色有魅力的內容生產國,而不是中國的附庸或小弟;在這些市場中,台灣的藝人可以有尊嚴,不必為了賺幾塊錢當奴才自掌嘴罵老爸老母,還被當地觀眾看不起。


《瘋台灣》系列。圖/翻攝自 TLC 官網 tlcasia.com

其實台灣的綜藝節目、戲劇、甚至政論節目一直都在東南亞頗受歡迎,當年台灣的歌仔戲與布袋戲也在東南亞紅遍半邊天,反而是國民黨政府的國語政策扼殺了這個產業,讓港劇與香港電影得以橫掃台灣與東南亞。台灣的 F4 與偶像劇在東南亞紅遍半邊天,觀眾群也超越了華人族群,在馬來西亞、泰國與印尼都大受歡迎。但隨後台灣演藝圈以為只靠著同樣使用中文、以及台灣綜藝概念較封鎖的中國先進的優勢,就可以征服中國市場,並冷落了其他市場。這樣不求長進的結果,就是台灣節目在東南亞市場拱手讓給了韓國戲劇與綜藝節目,而在中國市場領了幾年風騷後,之後也節節敗退。曾經,台灣是中國歌手拚了老命也要來這裡發片,以回銷中國打名聲的先進市場,但是在許多人為了自己的政治與演藝利益打壓歧視蔑視台灣後,台灣變成了中國的從屬,還讓台灣大眾自以為需要犧牲台灣的自由、民主、創意與特性,去迎合中國市場。

但也就是這些自由、民主、創意與特性,讓台灣成為東亞最自由、最有魅力的內容生產國之一。我們有東亞規模最大的同志遊行、我們有許多政治與綜藝界人物敢於坦承自已的性向、我們的漫畫家與網民可以將總統畫成類武俠漫畫人物或是艦娘、民視的拖棚台語戲劇與霹靂金光布袋戲是全世界預算最高的台語作品、我們的原住民文化多元且勇於挑戰權威,而我們的民主讓這一切變成可能。台灣的網路沒有任何限制,台灣的小也讓各種觀念快速在社會上流通、被挑戰、被討論。這些都讓還活在保守封閉世代的那些人們恐懼,想要打壓,想要詆毀這樣的價值。但是我們可以邁向世界,只要我們的產品夠好。正因為台灣市場面對各國的影視產品競爭,所以我們更可以寫出拍出更有競爭性的作品,只要我們有人才,願意投入資金。當中國電影為了避免挑戰政治禁忌只能拍些大堆頭的神話歷史(對許多統治階級來說,兩者無任何不同)片時,我們可以有更多創意。只要我們勇於投資這些新觀念新想法與自己。娛樂產業,會是台灣產業轉型重要的一環。


※ 本文圖文轉載自《想想論壇》Need to Be Entertained:娛樂產業逆向成長 台灣應抓緊契機,特此致謝。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