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讓400位不幸的孩子有愛相隨 桃園市急徵寄養家庭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讓400位不幸的孩子有愛相隨 桃園市急徵寄養家庭

 2018-03-13 14:50
小芬與小梅(均為化名)是吳芳德與尹思賢夫婦的第一次寄養孩子,雖然都已自立生活,但仍常回家探望,讓家裡十分熱鬧。圖/唐植梅
小芬與小梅(均為化名)是吳芳德與尹思賢夫婦的第一次寄養孩子,雖然都已自立生活,但仍常回家探望,讓家裡十分熱鬧。圖/唐植梅

「當初是想為女兒找個伴,結果反而找到了三個可愛的天使。」已投入寄養服務13年的吳芳德與尹思賢夫婦,兩人白天從事社工工作,回家後擔仼寄養爸媽的角色。回想起第一次寄養的三姊弟,尹思賢說,孩子從陌生到信任、願意吐露心聲,就是對寄養父母最大的安慰,尤其妹妹小梅(化名)獲得世界獎項「紅點設計大獎」時,心中更有無比的驕傲。

另一位寄養媽媽陳玉蘭也有13年的寄養服務經驗,回憶起曾寄養的14歲小晨常和她說「阿姨,我的心好痛!」,身上也常出現不明傷痕,卻不願對她敞開心扉,有時還會說重複的話,一開始她不了解常為此生氣,後來才知道小晨有輕度智能障礙及亞斯伯格的特質,透過家扶安排的課程了解亞斯伯格症的狀況,開始學習如何和孩子溝通,一步步帶領小晨走出陰霾。如今23歲的小晨,不僅會做麵包、西點,還靠自己的好手藝在餐飲店工作,每週也會回家和他們相聚。陳玉蘭說,她不只是照顧小晨,而是讓全家人一起成長。

尹思賢和陳玉蘭都是桃園市的寄養家庭,桃園市自1984年起就有寄養家庭的服務,至今已照顧超過千名兒童。隨著近年保護兒童意識抬頭,等待安全安置處所的兒童愈來愈多,桃園目前已逾500位,但寄養家庭數僅73戶,可安置的孩子數也只有90多位,另有400多位不幸的孩子仍等待可安置的家庭中。

社會局表示,目前寄養家庭最期待解決的問題,除了寄養家庭成長速度不及寄養兒童少年的安置需求外,寄養父母老化也是一大問題。依社會局統計,寄養父親平均年齡54歲、寄養母親53歲,今年邁入60歲以上的寄養父親有18位,寄養母親有16位,未來5年內自然退休的寄養家庭初估有16戶以上。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為了招募更多寄養家庭,只要25歲以上,結婚滿2年,有經營家庭的經驗,並有能力照顧,都可投入寄養家庭行列,為緩解寄養家庭的支出,市府調高寄養服務費,每月從2萬1千元至2萬3千元不等,希望讓每個不幸兒童都能夠得到完善的照顧。

社會局長古梓龍表示,寄養家庭與機構不同,孩子能在家庭的環境裡成長是最好,只要在愛的環境下成長,寄養家庭的孩子表現也不會輸給其他孩子,「把家門打開,讓愛住進來」,照顧需要被照顧的孩子,讓他們能在溫暖的環境當中,健全的成長,將來不論是就業或讀書,都能得到關懷與照顧。

鄭文燦表示,有愛,可以成就更多的偉大,寄養家庭的孩子未來有能力了,不論是讀書或就業,對於人生中曾照顧的爸媽都會非常感謝,這些孩子心中感恩惜福會特別的強烈,將來會有更大的能力回饋社會。在國外寄養家庭非常盛行,希望台灣也能形成風氣,因此今年擴大招募,讓寄養家庭也能成為桃園的特色。


小晨(右)不僅學會做麵包、西點,現在還在美式餐廳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圖/唐植梅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