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財經專文】因應養殖寒害之對策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財經專文】因應養殖寒害之對策

 2016-01-28 15:40
臺灣被評為全球最易遭受天然災害侵襲之天然災害熱點,若能推動養殖天然災害保險,不僅避免讓養殖戶的心血一夕付諸流水,也是養殖戶從事自主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本報資料照,黃謙賢攝)
臺灣被評為全球最易遭受天然災害侵襲之天然災害熱點,若能推動養殖天然災害保險,不僅避免讓養殖戶的心血一夕付諸流水,也是養殖戶從事自主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本報資料照,黃謙賢攝)

台灣每年冬天寒流來襲經常會造成養殖魚蝦貝類大量死亡。而此次霸王寒流侵襲,台北創下44年來最低溫,雲嘉南沿海養殖的虱目魚,石斑、金目鱸、吳郭魚、文蛤等紛紛出現凍斃現象。此波霸王寒流終於結束,造成農漁業損失相當慘重,估計農產損失金額約1億3,463萬元,漁業損失更高達6億3,091萬元,政府除了現金發放及低利貸款讓漁民能早日復養外,也應該儘速協調加工廠收購凍斃魚類進行加工減少損失。而此次寒害再度凸顯實施水產養殖災害保險以及透過生物技術育成抗極端氣候(包括抗寒、抗旱等)品種與品系的重要性與急迫性,不能老是想靠花錢了事。

臺灣被評為全球最易遭受天然災害侵襲之天然災害熱點,政府雖然已經將寒害列入農業天然災害救助範圍,但是政府補助農損金額有限,養殖戶虧損仍然相當大。而實施養殖保險好處在於對投資資本的保護,防範天然災害對人類健康、財產、養殖收成的損害,確保養殖收入,增加穩定和經濟福利等,讓養殖漁業的投資和漁民顯得更加有保障。因此若能推動養殖天然災害保險,不僅可以讓養殖戶的心血不會一夕付諸流水,也是養殖戶從事自主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

中國為全球最大的水產品生產國,配合產業發展需要目前正在各地積極試點推動水產養殖保險種類包括:海水魚陸地工廠化養殖保險、風力指數型水產養殖保險、海帶養殖風災指數保險、扇貝養殖風災指數保險、海參養殖氣溫指數保險、大閘蟹氣溫指數保險等較台灣更具多樣性。而台灣亦屬全球水產養殖重鎮,目前卻只有一家公司取得水產養殖保單(屬產物保險)。鑑於保險能夠幫助被保險人減少損失,可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生產且在歐美國家已行之多年,台灣應該積極來推動。唯考量到國內水產養殖產業大多屬於家庭式小規模經營,經濟能力相對較其他行業弱勢,若要透過保險來轉嫁損失,政府應該政策性提供部分的保險費補助來減輕養殖戶保險費負擔,才能提高養殖戶投保意願,降低天然災害對養殖戶生計帶來的影響。

為了打破養殖環境限制以及防止養殖寒害發生,國際上利用基因轉殖的方式,把具有抗寒能力的特定激酶轉殖到其他魚種中,發現可以讓魚類表現出原本不具備的抗寒能力;同樣將抗凍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AFPs),透過精子轉入到泰國蝦胚胎正積極育成抗寒新品系,唯尚未達到商品化階段;而台灣在建立虱目魚抗寒品系研究已經進行多年,可惜一直未能獲得突破性的進展,應該深入檢討俾作為後續研發工作的借鏡。另外,透過在飼料中添加飽和及不飽和脂肪酸或高粱酒糟萃取物可以讓魚類在低溫下,維持細胞膜的功能,具抗寒功能,這部分台灣在海鱺、吳郭魚試驗上獲得不錯效果,值得持續進行研發。

維護糧食安全暨發展生物技術產業是新政府施政的重要項目,若能在對抗極端氣候包括抗寒、抗旱作物及養殖物種研發上投入必要研發經費與人力培育,不僅可以解決國內農戶長期受到天然災害的肆虐,也可以帶來龐大的商機,就看為政者的智慧和決心。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