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台灣民眾黨成立 柯文哲:扛起改變政治文化的責任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台灣民眾黨成立 柯文哲:扛起改變政治文化的責任

 2019-08-06 17:56
台灣民眾黨今日成立,黨主席柯文哲表示,希望這個新政黨的成立,可以在藍綠之外,讓台灣人民有另外一個選擇的機會。圖/截圖自「柯粉俱樂部」臉書直播影片
台灣民眾黨今日成立,黨主席柯文哲表示,希望這個新政黨的成立,可以在藍綠之外,讓台灣人民有另外一個選擇的機會。圖/截圖自「柯粉俱樂部」臉書直播影片

台北市長柯文哲籌組的「台灣民眾黨」今(6)天上午成立,柯文哲並被推舉為黨主席,在致詞時柯文哲指出,他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讓人民過好一點的生活,並希望這個新政黨的成立,可以在藍綠之外,讓台灣人民有另外一個選擇的機會。

台灣民眾黨今日上午在台灣大學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創黨大會,柯文哲請假三小時出席,柯文哲到場時,擔任司儀的前北市觀傳局長陳思宇、柯粉俱樂部發言人林珍羽也喊出「最好的選擇柯文哲、台灣的選擇柯文哲、我們的選擇柯文哲」。

黨主席柯文哲在章程宣讀後發表演講,隨後由民間友人手上接過「上醫醫國」卷軸,並簽署創黨首份公文,現場也有多人祝福柯文哲「生日快樂」。

柯文哲致詞時表示,不管是選舉,或是執政,我們都把它當作是一場改變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今天我們組黨,就是扛起改變政治文化的責任;他說,「其實政治不難,找回良心而已;執政不難,莫忘初衷而已。」

柯文哲:過去20年,藍綠讓國家一直內耗空轉

柯文哲表示,有人批評他沒有中心思想,對他而言,「我的中心思想就是台灣的整體利益跟人民的最大福祉。我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讓人民過好一點的生活」,對他而言,「台灣的整體利益、人民的最大福祉」,才應該是政策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很可惜,現在的台灣,是個人利益大於派系利益,派系利益大於政黨利益,政黨利益又大於國家利益。」柯文哲表示,而現有的小黨,又受限於意識形態,變成主流政黨的側翼。過去20年,藍綠兩黨輪流執政,兩黨長期以統獨議題的對抗,以意識形態治國,結果整個國家一直內耗空轉。

柯文哲並談及出訪各國所見的例子表示,決策決定只有三原則:民意、專業、價值。政策失去人民的支持,因為它沒有專業。沒有專業,是因為沒有價值的支撐。台灣價值應該是「民主、自由、多元、開放、法治、人權、關懷弱勢、永續經營」,這些普世價值在台灣的實現,就是他堅信的「台灣價值」。

柯文哲:讓人民在藍綠之外有另一個選擇機會

「以台灣為名、以民眾為本,台灣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民眾,眾人的智慧,會超越個人的智慧」,柯文哲說,所以要集合眾人的力量來改造台灣,確保每個在國會為我們打拼的夥伴、在全台各地打拼的夥伴,都能實踐正直誠信,與改變政治文化的理想。希望這個新政黨的成立,可以在藍綠之外,讓台灣人民有另外一個選擇的機會。

最後,柯文哲說,未來將謹守以「民意、專業、價值」作為政策決定的原則,以「清廉、勤政、愛民」作為我們執政的自我要求。在他過去四年半執政的經驗裡,「清廉、勤政、愛民」的信念是可以做到的,是可以作為執政的價值。

在創黨大會前先舉行的會前會,通過黨主席、黨章、中央委員、中央、中央評議委員等,其中,柯文哲擔任黨主席,中央委員包括柯文哲、北市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張益贍、前威寶電信總經理周鐘麒、南台灣觀光產業聯盟總召集人林富男、黃胤為;中評委則有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市府顧問蔡壁如秘書蔡易倫、賴俊銘、賴正龍、楊行昌。

​其中,攤開創黨黨員名單,總共111人,今日共有72人出席,其中名單中有多位市府官員,包括壁如、北捷董事長李文宗、研考會主委余家哲、市府秘書長張哲揚、交通局長陳學台、產發局長林崇傑、市府發言人劉奕霆、副發言人柯昱安、「學姐」黃瀞瑩等人。

由於台灣民眾黨不收黨費,對於未來經費來源為何,柯文哲受訪時說,今天只是法律程序上的籌備會,沒有邀請很多人參加,要等內政部核准後,才能正式招收黨員、成立政治獻金的帳戶。

台灣民眾黨簡稱「民眾黨」、「TPP」

台灣民眾黨也公布黨章,黨章共5章26條,第一章「總則」第一條寫道,台灣民眾黨簡稱為「民眾黨」,英譯為「Taiwan People's Party」,縮寫為「TPP」;第四條表示,台灣民眾黨主張政府應秉持「民意、專業、價值」3項施政準則,落實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及公開透明的運作方式,並以清廉、勤政、愛民為從政守則服務國家社會。

第五條則指出,台灣民眾黨遵守國家現有憲政體制,「內政上強化國家治理以興利除弊,對外關係上則採取務實路線以爭取台灣最大之生存空間,確保主體性。」

另外,儘管郭台銘與王金平融入未到場,不過兩人致贈的花籃十分引人注目,郭台銘花籃的賀詞寫著「台灣 安定繁榮是共識;銘記 找回良心的初衷」;王金平則寫「台灣團結成金 民心齊建太平」,兩人都將自己的名字融入賀詞,且用祝賀用詞也引起政治聯想,令人好奇柯、郭、王三人未來是否有合作空間。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