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前進!跟著史明走台灣路(上)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前進!跟著史明走台灣路(上)

 2019-10-10 10:35
 《衝突與挑戰─史明生命故事》封面。圖/蘇振明
《衝突與挑戰─史明生命故事》封面。圖/蘇振明

史明是誰?

如果在印度,問印度人「甘地是誰?」,印度人一定會跟你講個不完。如果在美國,問美國兒童「林肯是誰?」,美國兒童一定也會跟你介紹得很清楚。

我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任教已屆三十五年,偶爾有機會問學生「史明是誰?」,答案多半是不知道。把同樣的問題請問大學的教授同事,約有一半的學者回答不知道;另一半的人會回答:是不是拿拐杖遊行抗議的那個老人?是不是假日會在街頭宣傳車上宣導台灣獨立建國的那個人?是不是寫《台灣人四百年史》的作者?

史明是誰?那麼重要嗎?對長年參與台灣民主社會運動的前輩們而言,有人尊稱他是「台灣獨立建國的精神導師」、「永不妥協的社會運動者」、「台灣民族主義的倡導者」、「賣麵救台灣的老人」…。對我而言,史明歐吉桑好比是「台灣的甘地」或「台灣的林肯」,如此的重要。

傳奇一生

高壽103歲的史明歐吉桑,他的一生充滿了「衝突」與「挑戰」的抉擇。

本名施朝暉的史明,出生於士林施家望族,影響他一生最重要的親人竟然是綁小腳、吃齋拜佛的外祖母。19歲私自計畫前往日本讀書,在早稻田大學接觸馬克思社會主義;24歲赴中國參與共產黨的抗日侵略;31歲看透中國共黨的虛假社會主義作為而棄中返台;32歲因不滿國民黨蔣家軍在台灣的特權與殘暴,忿而研擬刺蔣行動;34歲被國民黨警總發佈為「台灣叛亂第一司令」,因而流亡日本;42歲的史明開始在池袋擺攤賣麵,賺進約五億日幣的資產;75歲以「台灣最後一位黑名單」返台,投入台灣民主社會運動至今。回顧史明的一生,儘管角色多變,但生命價值理念始終不變,他總是堅持「站在社會主義與人道關懷的立場,盡一己所能,力圖改變台灣人被殖民的命運。」


史明畫像。圖/作者創作

史明與我

1990年是台灣戒嚴解除後的第三年,40歲的我,當時是擔任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的講師,經朋友引介開始研讀史明的《臺灣人四百年史》著作。這本書啟發了我的台灣人歷史史觀,並且改變了我的生命價值理念和藝文工作:(一)放棄「西洋美術史」任教課程,開始研究並執教「台灣美術史」;(二)研發並編輯台灣公共圖畫書,二十年來共催生 150多本台灣本土公民圖畫書的出版;(三)以多年的編書和出版經驗,發願為史明寫一本青少年可以看懂的「史明生命故事」。

從採訪到編寫

2011年 2月 10日,剛過完春節的年初八,我買了一張從台北到東京的來回機票,展開了為時六天的「史明採訪之旅」。我投宿在池袋火車站附近一家台灣人經營的民宿,每天定時到「中華新珍味麵館」與史明歐吉桑訪談。與其說是訪談,其實是揹著相機和錄音機,親近的與歐吉桑聊天、同步攝影,並為史明留下速寫畫像,目的在於體驗這一位走過九十多個年頭,不斷與大時代風浪挑戰的生命鬥士之傳奇。

從日本訪問回台後,我收到史明寄來ㄧ份厚重的《史明回憶錄》手寫初稿,讓我倍加感動。如果《史明回憶錄》是頂級的烏龍茶,值得再三品味;那筆者所撰述的「史明生命故事」,則比較接近加上調味後,口感滑潤豐富的烏龍珍珠奶茶。

為了讓珍珠奶茶清香可口,筆者引用三十多年來從事圖畫書出版工作的經驗,將《衝突與挑戰 ‧圖說史明生命故事》定位成一本可以看、可以讀、可以對話的常民版台灣智者傳記圖書。本書共分為八章,每章的文本是史明故事的側寫,而史明開講則是主人翁智慧的語錄;文本故事搭配的照片,是史明生命歷程的見證,每篇故事後面均附有跨頁的社會圖象,用以透視大時代的背景。全書共精選150多張文史圖片和畫作,幾乎可視為台灣近代社會發展史的圖錄。


史明嬰兒時期與父母合照。圖/蘇振明、史明提供

向台獨老革命家致敬

本名施朝暉的台獨教父,為了喚醒台灣人明白自己的歷史,撰寫了《台灣人四百年史》後,從此改名為史明。

2019年9月20日,史明歐吉桑以103歲高壽往生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10月13日下午史明教育基金會邀請國人陪史明歐吉桑再走一段台灣路大遊行,並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行追思會。

為了向史明社會運動先行者致敬,民報特推出「圖說史明生命故事」系列,委由筆者從2011年我個人獨立出版的《衝突與挑戰─史明生命故事》摘錄經典圖文連載刊出,期能引領更多讀者認識這位值得尊敬的長者,繼而照亮台灣獨立建國之路。

壹、童年與家族文化(1918〜1925/出生〜 7歲)

史明是阿嬤貼身教養的男子漢

「大頭暉仔呀!你做一個男子漢,鼻子要挺,將來才會成做好大人。」阿嬤一早起來總是一邊捏著「大頭暉」的鼻頭一邊這樣說。大頭暉仔出生時,原本隨父親姓林,叫林朝暉,但在十一歲時,為了延續施家香火,在戶籍上由林姓過繼給施家,變成了施朝暉,自此老祖母心頭中牽掛施家無傳後的擔憂終於減輕。


史明的外祖母施邱桂。圖/蘇振明、史明提供

史明是阿嬤養大的。圖/作者創作

貳、少年求學與反抗意識 (1926-1936/8〜18歲)

不當醫生,研讀政治救台灣

就讀台北一中四年級時,面對五年中學即將畢業,施朝暉對前途開始產生焦慮與不安。因為母親一再期待他能順利考取醫學系,畢業後就能當醫生懸壺濟世,過著優渥安定的生活,然而他卻對母親迎合台灣人世俗價值的封建心態愈來越反感。所以史明九位中學同窗後來都當了醫生,只有他這個反骨的年輕人,在心裡盤算著:我當醫生不能解決台灣的社會問題,到底要讀什麼科系,才能為台灣社會做事呢?


史明是台北一中的硬派學生。圖/作者創作

日本畫家筆下的台北城外風貌。圖/作者提供

士林慈誠宮的現照。圖/作者攝影提供

放學後的美食。圖/作者創作

日治期的台北居民全家出遊照,兒童穿台灣式服,而大人穿漢人裝。圖/作者提供

本文摘錄自蘇振明著:《衝突與挑戰/史明生命故事》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