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1930年前後的鴉片抗爭;蔣渭水vs連雅堂 (上)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1930年前後的鴉片抗爭;蔣渭水vs連雅堂 (上)

2014-10-01 10:55
1930年3月2日《台灣日日新報》第一版,報導國聯來台調查鴉片問題,附帶登出連雅堂談鴉片有益之文。
1930年3月2日《台灣日日新報》第一版,報導國聯來台調查鴉片問題,附帶登出連雅堂談鴉片有益之文。

前言

柯文哲辦公室發言人潘建志醫師,在他的臉書上以〈身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史〉之短文指出,蔣渭水醫師打電報向國際聯盟求助,努力於根絕台灣的鴉片問題,但連雅堂反撰文談鴉片有益來媚日。

潘醫師的全文(簡稱潘文),網路上廣泛地流傳,文中也刊出,潘醫師去圖書館拷貝的1930年3月2日《台灣日日新報》第一版(首圖),那版報導國聯來台調查鴉片問題,附帶登出連雅堂談鴉片有益之文。除潘建志的臉書外,不少報刊及email討論組也登出潘文。為討論方便,轉載以標點符號修飾過,潘建志臉書的全文(不同字體)於下:

為了抗議日本殖民地政府繼續開放吸食阿片(鴉片)的特許(執照),蔣渭水醫師以台灣民眾黨的名義打電報向「國際聯盟」(相當於現在的聯合國)求助,國聯真的派了調查團委員會來台灣。這張報紙上報導了『石塚總督招待阿片委員一行』和委員在台灣調查的情況。

日本政府想替自已在台灣賣鴉片的惡行找藉口,以重金請台灣人連雅堂寫了『台灣阿片特許問題』登在同日報紙上,也就是後來人稱的『鴉片有益論』。文章登出後舉台譁然,連雅堂立刻被台灣的知識份子所唾棄,他的兒子連震東不得不離開台灣去中國發展,跟在張繼身邊15年。

國民政府來台後,連震東成為接受大員中唯一台籍人士。他向執政當局靠攏謀取利益,利用職權圈地致富,然後是連戰,現在換連勝文了。

真正『為台灣努力奉獻』的人是蔣渭水醫師,他進出日本人的牢獄十數次,創立台灣第一份報紙,第一個政黨,第一個工會,這股白色的力量,是臺灣「本土文化」與「世界文明」接軌的先驅。

蔣渭水對抗連雅堂,柯文哲對抗連勝文,是台灣歷史的巧合,也是悲哀。

潘文甚短,有關的討論語焉未詳。只提「蔣渭水醫師以台灣民眾黨的名義打電報向國際聯盟求助」。蔣渭水努力抗爭日本政府的鴉片政策,當然不只打電報求助那次而已,蔣渭水可說是當時領導抗爭的最重要主角之一。

筆者在《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從2011年2月到2013年11月,以〈台灣的鴉片戰爭〉為主題,連續討論將近兩年。更早於2006年探討〈鴉片問題國際化及早期歐美留學生〉,以四期在《台灣醫界》討論此鴉片問題。因為上述潘文太短,這裡將這兩系列所收集到的資訊,簡單來討論,此章先談背景及蔣渭水/民眾黨的角色,下章再討論連雅堂父子。

國聯調查團訪台

很多的文章說,國際聯盟(國聯; League of Nations)因蔣渭水的電報,才派人來調查台灣的鴉片問題,這不是事實。國聯並非特別來台灣調查,調查團早於在1929年9月就已經出發,1930年1月2日蔣渭水打電報時,調查團早已出發幾個月,台灣本是調查的一站。不過蔣渭水打電報給國聯,促使國聯調查團約見蔣渭水等人。不過下面會再提到台灣人對鴉片的抗爭運動,可能促使國聯組團來調查亞洲鴉片問題。

描述 : h02-07
鴉片抗爭事件的主導者的蔣渭水醫師。

日本簽約加入國際鴉片條約,必須修改舊鴉片令,1928年12月28日及稍後的新鴉片令雖不准吸食,但有「但書」,特准上癮者吸食及不少不能嚴禁、刑罰及治療的藉口。新法令顯露日本政府沒有嚴禁誠意,可能反會使吸食特許者的人口增加,台灣不少人士及團體,提出嚴正的抗議。

蔣渭水領導民眾黨,適時地推動鴉片抗爭,1929年就常有反對鴉片的全島性活動,譬如當年6月3日,舉辦「打倒阿片大講演會」及散發傳單。1929年10月17日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其中的口號中,就有「打倒阿片(鴉片)」。

當年的《台灣民報》登過一篇〈阿片撲滅講演會〉文,描寫由民眾黨台南支部開的講演會。報導該會有千餘人參加,會場無立錐之地,可見盛況外,更說「聽眾莫不側耳靜聽」。辯士(演講者)從法律、醫學及社會談鴉片的毒害,須趕緊撲滅,會場內還發放宣傳單。

民眾黨策略­-國際化及團體參與

民眾黨配合國聯調查活動,策略地使台灣的鴉片問題更國際化及政治化。民眾黨先以罕有的激烈文句抗議,要求取消此政策,取笑總督府「警察萬能的台灣政府,獨對鴉片無能為力」,以及「撲滅鴉片之吸食易如反掌」卻不願做。強調醫學上,上癮者可以矯正治療且無生命之憂。指責警務局放任,強調鴉片特許是一種只圖增加公賣收入的卑劣政策。

由於民眾黨黨員中不少醫師,各地醫師公會也嚮應,共同向總督提出類似上述民眾黨聲明的建議及要求,最主要在廢除特許制度,並廢鴉片製造、取締走私、強制治療及設矯正院等。醫師公會以醫學專家立場發言更加有力。這些反對運動可能是醫師公會以團體參與政治活動的嚆矢。

當然其他不同的社團也參與,如台北智識份子的「如水會」以及東京台灣留學生的「新民會」都響應,都使日本政府相當難堪。新民會是東京台灣留學生所組織的社團,發刊了「台灣鴉片問題」,的小冊子,更使鴉片問題「政治化」。蔣渭水領導的抗爭運動最重要。

英國早就是亞洲鴉片問題的元兇,當英國知道台灣人抗爭的鴉片政策,英國提出組亞洲鴉片問題調查團要使日本出醜。比在亞洲殖民的歐洲列強,控制鴉片的問題上,日本做得的確比較歐洲政府好,國際上有「模範生」的形象,英國一知道台灣人的抗爭活動,想有機會可拖日本也當鴉片問題的禍首之一。

打電報給國聯是民眾黨的的策略之一,使總督府官員狼狽又氣憤,御用報紙大為總督府辯護並歌頌鴉片政策,還罵民眾黨的電報是「偽電」,並稱是「民眾黨兒戲」,潛稱代表島民。日外務省更為震驚,日本國際聯盟協會的也不滿。這事件不再只是台灣的問題,也變成了日本國內與國際的政治問題。警務局更是坐立不安,警務部長2月底一星期內約談林獻堂三次,要他勸蔣渭水勿去見國聯委員。

國際聯盟委員會見民眾黨代表

打電報這事件非常有意義,促使3月1日國聯的調查團委員,在他們住的旅館(鐵路飯店)約見代表民眾黨的林獻堂、蔣渭水及蔡式穀。林攀龍(林獻堂長子)以翻譯者參加。希望國際聯盟調查團瞭解內情,並盡力幫助斷絕鴉片。他們陳述警察取締不嚴,上癮者可以矯正,沒特許牌照仍吸食等事實。

日本政府對此調查的慎重,特別設計了這次調查的行程、節目及會見人。所以報告主要用日本政府的數據,調查團較重視的鴉片走私問題,這方面台灣總督府做得的確比歐洲列強在亞洲的殖民地好,他們也說台灣對犯法者的懲罰最嚴。還提到台灣是唯一有立法規定要「強迫治療」的地方,雖是報告中關聯到民眾黨抗爭所得到的結果,可是調查委員會不知道那治療是日本政府為調查團要來的急就章措施。

1930年11月國聯調查團出版了三大本的報告,報告只提到會見民眾黨代表,完全未提蔣渭水等所關心的事項。看報告知道,調查團把約談蔣渭水等三人排到最後一天。日本政府也安排很多贊成日本的台灣鴉片政策的台灣人,跟這委員會見面或提出書面報告,甚至安排吸鴉片煙的證人。會如此安排,因總督府要讓調查團聽有利日本政府政策的話,要表達「大多數本地人的意見不同於蔣渭水等人的觀點」。

抗爭的初步效果

國際聯盟來亞洲的調查團要前來台灣調查時,把這鴉片抗爭事件推向更高的層次,鴉片問題國際化及人道化,鴉片抗爭有了實質的初步成果。更重要地,日本據台開始 30 幾年的放任式的鴉片漸禁政策,有實質的改變。最明顯地,因此提早開始了積極治療及更嚴格的控制。

另外台灣人用各種不同管道互相呼應,做了強力的反對運動,使鴉片問題,超越了政治範疇,成為人道上的大問題,引起了各方面的注目關心。總督府為要給國聯調查團看政府的決心矯正,打電報後二個星期的1930年1月15日就匆匆忙忙借中央研究所衛生部的瘧疾治療所病床成立台北更生院,積極地加上治療矯正來根絕鴉片。還有其他的措施,無法在此詳細討論。

堅持鴉片抗爭

最後順便一提,蔣渭水及民眾黨對此鴉片抗爭事件的堅持,民眾黨的黨員中就有102人領有鴉片吸食特許牌照,1929年新的法令後黨員中,提出申請者多達241人。提出申請者(241人)比原領有鴉片吸食特許牌照者(102人)多出一倍多,其他的民眾更不必說了,此新法令大有問題,不可能使鴉片絕跡。

主導此抗爭的蔣渭水甚知鴉片問題的嚴重,蔣渭水的父親蔣老番也有吸食阿片的註記,蔣渭水一定深知阿片的禍害,才會領導民眾黨公開且全面性地反對,堅持繼續抗爭上面所寫的各種活動。

日府重金請連雅堂寫了〈台灣阿片特許問題〉,就是後來人稱的〈鴉片有益論〉,民眾黨跟調查團會面第2天,就在御用報紙登出來。連雅堂跟蔣渭水為抗爭日本政府的鴉片政策,走完全相反的媚日路線,下章再詳細些來討論。

參考文獻
1. 朱真一:台灣的「鴉片戰爭」(2):對電報的反應及國聯調查團的活動。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2011; 54(3): 70-74。
2. 朱真一:台灣的「鴉片戰爭」(5):「鴉片戰爭」開始及初步成果。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2011; 54(6): 76-80。
3. 朱真一:台灣的「鴉片戰爭」(6):連橫的鴉片有益論。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2011; 54(7): 70-75。
4. 朱真一:台灣的「鴉片戰爭」(7):國際聯盟調查團來台前後的補正。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2011; 54(8): 76-80。
5. 朱真一:鴉片問題國際化及早期歐美留學生(1):鴉片問題的背景、國際化經過及故事化。台灣醫界。2006 ; 49: 453-458。
6. 林元輝:以連橫為例析論集體記憶的形成、變遷與意義。1998;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31:1-56。網站找到的版本如下: http://ccs.nccu.edu.tw/word/HISTORY_PAPER_FILES/901_1.pdf  (2014.9.30)
7. 張秀哲:勿忘台灣 落花夢。台北,東方出版社;1947。(最近有新版出版)
8. 吳濁流(鍾肇政譯): 台灣連翹。台北,台灣文藝,1987。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