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就不斷追尋神秘的傳說生物獨角獸,牠代表著極度的純淨與和平,只有純真的處女能夠馴服,頭上神奇的獨角不僅可以解毒,還能治百病;到了現代,人們追尋的不再是真正的獨角獸,而是新創事業能夠將預估市值吹到10億美元以上者稱之為獨角獸,現在,我們的政府似乎認為,在經濟百病叢生的當下,獨角獸可以對台灣經濟解毒治百病。
可不是嘛,教育部、科技部、經濟部宣稱明年度將砸下20億預算,由教育部次長陳良基領頭喊話,要打造台灣新創獨角獸,還自我評估成功率可以達到2成,「超越美國史丹佛大學」。
陳良基次長在宣布政策時真是志得意滿,一定無法理解為何新聞一出,新創圈、產業界,不是傻眼就是破口大罵,一如新創圈與產業界也是無法理解,為何政府明明整天喊沒錢,每次卻又要推出這種愚蠢到極點的政策,還自鳴得意,並自我感覺超良好的覺得「成功率可以達到2成」。先且不談成功率,麻煩教育部要不要先搞清楚何謂「獨角獸」?
目前全球最大隻的「獨角獸」正是Uber,Uber前不久才跟交通部進行一場罵戰,教育部應該先去請教交通部,看看交通部對Uber這隻獨角獸的看法如何?「漠視法規、乘客安全、駕駛的職業保障、以及逃稅。」交通部是這麼說的。
此言一出,產業界拍拍手,因為交通部的回答可知交通部很了解Uber的本質,難得政府竟然有了解產業,沒有「外來的和尚會唸經」,知道不是矽谷來的都是「高科技」。事實上,也不只台灣的交通部,全球政府都一致批判Uber只有口號創新,假共享之名,行營業之實,只想逃避稅賦與相關勞工社會福利支出。
國人已經常常搭乘Uber載客服務,大多卻對Uber這家公司本質並不了解,Uber並不是劃時代的創新,只是把線上叫車服務跟手機結合的更好的改良性創新,甚至「共享經濟」原本也不屬於Uber,Uber最初提供的服務是車隊服務,「共享經濟」的主意是由另一家新創公司Sidecar所提出,當Uber發現「共享經濟」的口號更能有效吸引投資大眾,更容易取得投資資金,於是全面跟進,把可憐的Sidecar逼到關門大吉。
最重要的是:Uber沒有賺錢,收費較低完全是「燒錢」進行補貼,許多專家都一再警告Uber根本沒有商業模式,最後膨脹的預估市值都是一場空。關於這點,第三大隻的獨角獸,滴滴出行,也明顯有同樣問題。第四大獨角獸Airbnb,雖然經營方針與人為善,沒有像Uber一樣四處挑釁,而是盡量配合各國政府,但所謂共享的商業模式,也一樣還無法經得起實際獲利的考驗,仍在燒錢。
Airbnb。圖/取材自維基百科(Photo: Raysonho @ Open Grid Scheduler / Grid Engine,CC0)
獨角獸神祕莫測,卻可能根本不存在,稱呼這些公司為「獨角獸」,實在是有部分貶意在其中,因為新創事業未上市時,不像上市公司每天交易反映出貼近市場的市值,而是由最新一輪募資時的募資情況與股本膨脹情況來估算市值,所以當最新一輪募資特別非理性,或是有意炒作時,就會出現超高市值,但是最後不一定會實現,像Uber就遲遲不敢公開上市,以免打回原形。
在古代歐洲,獨角獸傳說導致許多人跑去獵殺一角鯨,拿一角鯨的角回來,宣稱是獨角獸的角,一角鯨螺旋狀的長角的確像極了傳說中的獨角獸角,這大概就是Uber的情況,弄了一隻角為號召,讓投資大眾憑著想像炒作出整隻獨角獸,但最終Uber還是必須努力把這場靠著熱錢塑造出來的幻象,轉換成真正的科技創新以及可行的商業模式,譬如加緊研發無人車,只要它手上有足夠的資金,或許還有機會成功。
但是,許多美國獨角獸,包括Snapchat、Dropbox、Spotify,都持續燒錢燒到市場心生懷疑,出現危機,每隻獨角獸都會以初期總要資本投資來作為藉口,不承認是商業模式有基本錯誤,每做一筆交易都賠錢,Spotify這家估值大約80億美元的獨角獸,成立已超過10年,仍然處於虧損,而且看不出有什麼可扭轉局勢的辦法。最終,投資人終會看穿那是一角鯨的角。
有的獨角獸,則從最開始就是誤會一場,只是長歪了一隻角,斷了一隻角的歪角山羊。譬如全世界第二大隻的獨角獸,台灣人很熟悉,正是小米。小米手機是大肆模仿然後拚低價搶市,根本沒有什麼科技創新可言,一開始聲勢浩大,很快銷售陷入疲態,這時,小米竟然說了實話,自爆小米手機從來都不賺錢,宣稱即使小米賣出了100億支智慧型手機,也不會從硬體產品上賺到任何利潤,推說是要靠軟體與服務賺錢。台灣小米手機用戶不少,聽到小米的「軟體與服務」大概都一頭霧水,但還能唬唬外國人,無巧不巧的,小米也明確表示:不會公開上市。
小米手機。圖/取材自維基百科(Photo: Krisflyer777,CC BY-SA 3.0)
若弄出一支歪角山羊,雖然難看,但或許計畫還能交代得過去,最怕的是根本從頭到尾一場空。美國血液檢測分析新創公司Theranos估值一度炒作到高達90億美元,成為新創「獨角獸」明日之星,執行長伊莉莎白.福爾摩斯年輕貌美,跟獨角獸傳說中的處女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卻徹頭徹尾是個重大生醫騙局。對了,伊莉莎白.福爾摩斯就是來自於史丹福大學,教育部確定真的要拿史丹福大學的獨角獸當目標?
美國不怕獨角獸燒錢,因為投資的資金有一大部分根本不是出自美國,而是全球資金藉由各種投資機構注入,例如Uber的資金有來自百度與豐田的投資,美國燒別人的錢,炒熱美國金融市場,養美國高薪工程師,提供美國人補貼服務,最後即使倒閉,賠的也是外國人的錢,何樂而不為?但是,台灣有這樣的資本市場條件?
就算真的非得要追逐獨角獸,吃米也要知道米價。Uber最早於2011年在舊金山正式推出,該年底Uber總募資額就已經達到4,450萬美元,相當於14.2億元新台幣,小米成立於2010年,該年完成A輪募資,達4,100萬美元,相當於13億元新台幣,也就是說,教育部想衝刺獨角獸,拿出20億元就覺得志得意滿,但看在全球追逐獨角獸的投資人眼中?
一般人受到馬克祖克伯等少數大放光彩的例子影響,以為矽谷新創事業都是年輕人從學校裏頭創立的,其實,統計上而言,獨角獸創業者大多是30幾歲,早就已經離開學校,而小米是雷軍40歲創立,Workday創立時,創辦人更已經50幾了,不僅獨角獸如此,所有的創業都是「中年創業」才是常態,因為中年已經累積了足夠的商業知識與人脈等資源,創業更容易成功。
然而,政府從來不鼓勵中年創業,教育部現在想的是要學校裡頭連世界上有「商業模式」四個字都不曉得的學生,與沒做過一天生意的教授,想推他們上前線去成為獨角獸,毋寧是派他們去送死。
圖/取材自 pixabay(CC0 Public Domain)
更別說這個政策的許多想法根本沒有邏輯,譬如明知台灣每年產出5萬多篇論文,卻沒有誕生出產品與公司,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研究與產業極度脫節,撇開近來鬧出的造假風波不談,許多研究雖沒有造假,卻總是挑不會先被外國研究者做走的冷門領域,以衝刺論文出刊數,所以論文篇數當然沒有任何意義,只要仍然把論文篇數當成「成績單」的一天,這個根本情況就不會改變,不去解決根本的問題,又要跟納稅人拿20億,只是讓學閥朋分,創造更多無用論文。
政府總是迷信矽谷,說「亞洲‧矽谷」要把矽谷元素帶來台灣,結果卻是把矽谷的口號帶回來台灣,喊著獨角獸就覺得很創新,卻連為何叫獨角獸都不知道就跟著亂喊。過去10年來,矽谷誕生超過6萬家網路公司,其中,只有39家估值或市值超過或一度超過10億美元,獨角獸佔所有網路創業只有0.07%,這就是為何叫作獨角獸,因為極度稀有,這還是矽谷,教育部卻自稱可以「成功率超過2成」,能說什麼呢?當矽谷都已經開始檢討追逐獨角獸的弊病,教育部還把獨角獸掛在嘴上,產業界聽了,也只能獻上「祝福」了。
專欄、專文等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