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看到高雄王宏育醫師給醫療同業的通訊,用〈我們來多讀書吧 ! 〉為題,提到「學運戰神」黃昌國教授,演講結束後,有位學生問:「有什麼事是我們現在最應該優先做的?」黃國昌的回答重點是「大家一定要多讀書,才能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內涵和視野,此乃是一位知識份子對自我社會責任的最基本態度。」王醫師又說台北市市長候選人柯文哲醫師到高雄的另一演講,「柯文哲教授也一再強調咱們要多讀書救台灣。」較詳細的討論請看最近拙著〈我們來多讀書吧 ! 〉。
對兩教授上面所說要多讀書的言談,我由衷地敬佩他們。寫了上文之後再多深思,黃、柯兩教授的話,尤其「多讀書救台灣」是否只是「空談」或「高談」?最近趁賴和120年生日,重溫有關他的文獻,看到賴和的藏書目錄,知道賴和廣讀各類書籍,他涉獵的書籍遠遠在我之上,我望塵莫及。賴和前輩讀書多且廣,這與他對台灣有大貢獻有密切關聯,更瞭解柯P的「多讀書救台灣」的意義。
賴和藏書目錄
以前諸文提及的《賴和全集》中的卷三是《雜卷》(封面圖),卷後有附錄多篇,最後是〈賴和藏書目錄〉。看那目錄,越看越覺慚愧。賴前輩早我46年生,那時出版的書不多,要購買也不方便,從那目錄看來,最可能向中國或日本郵購。他不幸48歲多就逝世,他讀書之多之廣泛,比我現在還多得多。
去過賴和紀念館很多次,注意到館內書櫥內有很多書,從未好好地看到底是什麼書。要不是這次重溫賴和文獻,不會知道他努力買書及博覽各類書籍。從其出版日期,看來藏書是賴和自己去買或郵購。附錄中的期刊雖列出日文者,但是藏書只有中文本。我下面以沒有日文藏書來討論。
剪輯本及目錄
書或期刊買得多,或許有人會說,到底有沒有讀?目錄上首先看到他的7種23本「剪輯本」(圖1) ,其中12本是《小說月報》、4本《奔流》、3本《文藝講座》及另外4種雜誌的剪貼。我以前也有剪貼的習慣,雖可能沒全看,最少流覽過那些雜誌,不然不會知道哪些值得剪貼。
這些「剪輯本」就是最好的證明,他一定有勤讀書的習慣,《小說月報》他就剪輯了共12 本之多。另有一頁列出7本書局/書店的目錄,大概他先去要目錄,再依照目錄尋找他要的書,很可能再去郵購,可見賴前輩想多買書多閱讀的苦心。
(圖1)目錄第一頁列出7種23本的「剪輯本」。
賴和藏書目錄-期刊
目錄共列出80種期刊,都是他在世時出版,不少只有一本或幾本而已。超過兩年的有《小說月報》、《東方雜誌》、《新女性》、《文學週報》《一般》、《北新》、《現代評論》、《語絲》、《世界美術月報》、《思想春秋》。除最後兩本是日本出版的外,其他是中國出版的。寫這些出來,主要想說他的興趣相當廣泛,涉獵很多,對新女性及美術都有興趣。
上面沒提到台灣出版的雜誌,目錄中列出幾種,都不超過兩年,除了兩份漢詩的《詩薈》《詩報》外,還有《人人》、《台灣新文學》、《台灣文藝》。大概不是賴和不支持台灣的雜誌,沒長期訂閱,這些雜誌,因為種種不同原因,很可能都無法長期出版,沒在兩年訂閱名單中。
雜誌中最多有關各種文學的期刊,這當然跟他主導及培育台灣新文學,有「台灣新文學之父」尊稱有關,看雜誌才能更新(update)有關的資訊。
賴和藏書-文學之外
目錄中的藏書只列出中文書,有六百多本,最多的是1920年代出版,其次1930年代,1920年代以前也有些。賴和到底買了哪些類的書,從目錄中開頭大略看看,較多的書種類如下: 1)古典(國學)類如左傳、詩經、孟子、王陽明等;2)哲學心理學類如印度及西洋哲學、羅素集、培根集、心理學論叢等; 3)社會學如社會學大綱、婦女運動、馬克思主義、貨幣制度等; 4)歷史類如歐洲、中國及東洋史、俄國大革命等;5)語言/文字如文字學、字典、德文、英文、世界語;6)除下節會提到文學類外,還有其他更多類別,不再詳列,只寫出上述幾類,大家就會瞭解其種類的多元及廣泛,再看53頁中之一頁(圖2),就更可瞭解。
(圖2)目錄中之一頁。
文學史、理論及作品集
最多的是文學有關的書,文學史中有歐洲各國的文學史;有關文學的評論更多,如文藝與批評、寫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革命文學論等等。漢詩、詞的舊文學類不少,如歷代或全唐詩話、各種詩選、人間詞話、宋六十名家詞選。還有不少中國古典文學如文心雕龍、古文觀止及新近文人學者的文集如梁啟超、胡適或各出版社或大學出版的文集。最多的還是文學作品集。
當代(1920-30年代)中國的名作家如魯迅、茅盾、巴金、朱自清、夏丏尊、郁達夫、郭沫若、徐志摩等的文學作品集。更多的是中文翻譯自英、法、德、俄、美等歐美國作家的作品,他收集的俄國作家作品之多,相信現在有些大學圖書館可能都比不上。他甚至還有些用中文翻譯的日本作品。他買很多的中文書,可能就是他要響應,用全漢字白話文體的「台灣話文」來創作,為此而做的「準備」,就是黃教授講的以讀書來「充實自己」。
他能用全漢字的「台灣話文」寫作,想因為他在讀過小逸堂而有很好的漢文基礎,以前提過他早期用文言文寫文章及日記。他讀過公學校6年,連豫科醫學校5年,日文應很好,顯然他用全漢字寫較自然,或許故意用漢字來寫,是他的一種對日本的「抗議」。
順便一提,到私塾讀「漢書」可能是作家們會用全漢字寫的「關鍵」處。再不過約十年,能教的老師及私塾越來越少時,台灣人越少有機會讀「漢書」,沒甚能力寫全漢字的「台灣話文」,漸改用日文寫作。最早期的台灣新文學作家中,1906年以後出生的,除了楊雲萍及王詩琅外,楊逵、翁鬧、張文還、龍瑛宗、呂赫若就用日文寫。1905年前出生的陳虛谷、蔡秋桐、張我軍、朱點人、楊守愚等用全漢字來寫,而1906年以後出生的只有楊雲萍及王詩琅而已。
為何賴和讀書我不讀書
上面提到,我自己思想貧瘠,思考能力薄弱,少讀書是最主要原因。當學生時,只會讀「死書」,很會考試而考得上好中學、好大學、好科系。讀書少知識不足及思想貧瘠,當然不容易發展自己獨立的思考,只會聽從而已,沒有異議沒有抗議。記得曾看過一文說,國民黨最大的黨產是,幾十年台灣「純中華民國」教育後,很多聽話而且容易受騙的人民。
我常說台灣的「思想箝制」及「填鴨式教育」導致我們那時的不讀書。其實在台灣讀大學時,已不再全是「填鴨式」教育時,又沒有升學壓力下,仍然少讀書。我常以我讀的醫預科,跟從前日本的高等學校或大學豫科比較,我那時代的讀書風氣,比受日本教育的前輩差太多了。現在我仍非常憧憬日本的高等學校教育制度。
看賴和的藏書目錄後,顯然不是高等學校教育制度下,才會喜歡讀書。或許有人會說是我的偏見,因我探討較多的是醫界有成就或不平凡的前輩,當然他們讀的書較多。其實我輩如我畢業這一班的同學,高居醫界、學界、政界大位者很多,並不平凡。我們絕大多數是1946年入小學,受「純中華民國」教育的一輩。就是跟「平凡」的父執輩比較,我讀的書還是差多了,我輩受更厲害的填鴨式教育及思想箝制,以後再來探討這原有關的議題。
賴和前輩及我去訪問的顏世鴻前輩,他們離開學校就業時反讀更多的書。我輩則有很多理由不讀書,藉口為服務病患、為研究、為身心健康等等。時間是自己挪出來的,我們看電影或後來的電視劇或旅遊等休閒活動並不缺,但很少讀對思想貧瘠有所助益的書,從小「被」養成不必讀書的「本性」。
多讀書救台灣
這賴和系列曾談過,賴和對台灣的貢獻在「抗議、本土及創新」的精神,就是賴和會永垂不朽而最值得我們學習尊敬的地方。抗議或創新,須要有本事有本錢,我認為就是上面黃教授提到的「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內涵和視野」的讀書。看上面提到賴前輩藏書,文學類書之多,就是他為何培育傑出且有優良傳統的「台灣新文學」。
我讀《賴和全集》後寫一文〈簡介賴和全集〉,較詳細討論賴和對台灣新文學的影響。看賴和的藏書目錄後更瞭解,他讀書多,是台灣新文學比約同時產生的中國新文學更勝一籌的最大原因之一。這「更勝一籌」不是我講的,是我1997年之前,參加一用英文討論的研討會中,聽到一些美國學術界文學教授們所言,我後來還寫了一文〈旁聽台灣文學討論會有感〉發表於1997年的《文學台灣》22期內。
結語
看到上述黃、柯兩教授鼓勵年輕學子多讀書之言,最近又重溫有關賴和前輩的文獻,看到賴和80、90年前的藏書目錄,想起賴和對台灣新文學的影響,去探討後使我更瞭解黃、柯教授所說的「多讀書救台灣」的意義。越去探討賴和前輩的文獻,我更瞭解賴和前輩對台灣的大貢獻,更敬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