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蘇聯發射人造衛星環繞地球軌道, 促使美國艾森豪政府於5個月內成立平民性的國防先進研發案件署 (DARPA) , 把軍事性的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 NACA)更改並擴大為平民性的國家航太總署(NASA), 由非軍職的平民航太專家來主導執行航太工業發展, 1967年美登陸月球趕過蘇聠聯的航太科技。
自蔣介石政府至蔡英文政府, 有關科技工業機構如唐榮、台機、台船、漢翔、中科院 其董事長及董監事大部份是將領或社會科學或會計財務出身的, 少有如美國 DARPA 及 NASA是由理工出身的專家來主導國防武器的研發及製造, 台灣軍機 (除AT3敎練機, IDF戰機各別於1975年及1982年與美國合作設計生產外)及軍艦(除沱江巡邏艦2012年動工建造外) 都沿襲李鴻章1875年籌劃北洋艦隊一樣向外國購買, 或自己組裝及非關鍵零組件的製造。
日本於明治維新期間派遣數十位製造專業人員到荷、英、法、美學習造軍艦及水雷的關鍵技術, 同時也邀請三十幾位英國專業人員到日本指導, 三菱、石川島及川崎於1880年代自製船艦, 日本遂於1894年擊溃李鴻章的北洋水師, 又於 1934年及1939年各別自製戰機及航空母艦。1970年代後期筆者在西雅圖波音任職時看到數百位日本工程師在學習客機B767的組裝、機翼及機身的製造, 日本開始於1993年及2007年在其本土製造部份B777及B787的機翼及機身。
三星航太於1991年及1997年先後與美國合作生產 KF-16 C/D戰機, 及T-50系列的敎練及輕型戰機, 1999年三星、大宇、現代三家航太部門合組成的韓國航太 工業於2011年銷T-50A髙級敎練機到印尼, 2013年銷T-50敎練機到伊拉克, 2014年銷FA-50輕型戰機到菲律賓。
1999年以後台灣沒繼續研發下一代教練機及戰機, 筆者曾2000年代前期在漢翔研擬短場起降飛機及高空長滯無人飛機, 以提升我國航空科技的國際競爭力, 然阿扁政府高層却無動於衷, 台灣沒有関鍵技術的製造, 例如引擎、旋葉片 - - 等, 致使我們尚未能完全自製戰機、敎練機以便外銷。
2000年以前韓國航太科技落後台灣, 然在2005年及2014年韓國航太產業年營收是台灣的2倍及2.7倍, 在2010年及2014年韓國航太產業年產值是台灣的1.24倍及1.54倍。科技日新月異, 如果該行業不繼續地研發創新, 則該公司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將衰落。
1953年紡織機械出身的嚴慶齡憑權貴裙帶關係 (其堂兄是副總統嚴家淦) 成立裕隆汽車, 在國民黨政府對外來汽車課以約50%關稅的保護下, 獨覇國內汽車製造業的裕隆未能自製汽車, 1989年公司由學企業管理而沒有製造汽車關鍵智識經驗的24歲兒子來接管, 2009年裕隆才有自已的品牌Luxgen, 然裕隆目前尚未能自製引擎2.2 L以上的汽車及底盤, 至今在歐美先進國家看不到裕隆汽車。
從貧農、汽車修理、營建廠商 (水壩、造船廠、核子發電廠) 的韓國人鄭周永於1967年及1972年先後成立現代汽車及現代重工, 在1970年代從英國汽車工程師及三菱學到車身、底盤、引擎、變速器、傳動軸等設計製造的關鍵技術, 1980年自製巡防艦, 1984年及1986年先後開始賣汽車到加拿大及美國, 1988年李總統曾批准向現代重工買蔚山艦, 現代汽車在2013年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製造廠, 今有193國家開現代汽車。
王雪紅跟王安 (Wang Laboratory電腦公司創始人) 及嚴慶齡之學企業管理的年輕兒子一樣主導非其專業的科技創新公司, 她24歲剛拿到經濟學位就當其姊電腦公司的總經理, 2009年智慧型手機全球市占率高於三星的宏達電其市占率由2011年的9%今降至小於2%, 其股價由2012年的1300点降至今二位數, HTC手機沒有創新的關鍵部位, 其軟体是用Google Android, 硬体是Qualcomm的處理器, 約2014年宏達電因專利訴訟敗訴需支付微軟、蘋果、諾基亞專利授權費。
Bill Gates在2013年提及世界將於2035年沒有貧窮國家, 雖有5成8的人不讃同他的看法, 然他却點出在資本主義主導及自由貿易全球化下, 產品創新者會把創新的產品在廉價勞工正開發中的國家製造, 約20 多年間此代工貧窮國家的工資逐漸上昇後變為較不貧窮, 產品創新者遂把産品製造地轉移到工資比較低亦即比較貧窮的國家。
據 World Bank 及IMF (國際金融基金) 資料 : 在下三個期間1971到1990年、1990到2015年、2015到2021年各國過去及預期的平均每人 GDP (國內生產總額) 增加倍數各為 : 台灣 18.2、2.75、1.14, 韓國 21.6、4.22、1.14, 中國2.93、24.1、1.51, 印尼 3.65、4.43、2.68, 菲律賓 3.97、3.66、1.55, 印度3.26、4.38、1.55, 日本11.4、1.29、1.22, 美國 4.46、2.34、1.20。2015年平均每人 GDP美元 : 台灣 22355, 韓國 27513, 中國 8280, 印尼 3416, 菲律賓 2951, 印度 1688, 日本 32481, 美55904。日本及美國一直是附加價值髙的產品創新者, 主要廉價勞工產品製造國在下三個期間1971到1990年、1990到2015年、2015到2021年各別為 : 台灣及韓國、中國、東協九國及印度。
IMF 預估台灣2021年平均每人 GDP爲25572美元, 是2015年的1.14倍, 比上述所有國家(除韓國外)都低, 這表示將來6年中台灣還未能外銷附加價值高的產品, 例如 軍機(包括引擎, 飛行控制軟硬体)、汽車(7人座或以下私用車, 遊覧車, 公共汽車)、電動車、智慧手機、工具機(有電腦數控系統的, 挖土機)、航太自動化機械、航太加工設備結合機器人的相關應用、 感測器 (具有寛頻域振動, 精微力, 髙解析熱影, 紅外線的功能)、 數位化的致動器及控制器、五軸加工機及車銑複合控制器,、飛機複合材料及零組件加工可程式彈性支撐系統、機器人、無人載具、電泳箱、洗衣機 - - - , 6年內台灣也未能製造波音及空巴百人座以上的機身或機翼以賺取高工資, 更不可能自製排水量2000噸以上的軍艦。
2000年以後日、德、美所主導的汽車、精密機械、積体電路及晶片產業, 其產品的製造逐漸被擁有亷價勞工的中國取代, 先進國家其GDP年年降低, 美、德、日遂於最近5年內先後啓動Industry 4.0 (第四次工業革命) , 發展網宇實体系統(CPS) 結合電腦、資通訊、運算、感測器、控制器及驅動器, 以期幾乎具有人類智慧的機器人、無人載具、數位化及自動化的生産系統來代替未開發及正開發國家的廉價勞工, 這警惕台灣不能再停留於亷價勞力的製造國, 而應趕快準備取得創新及製造所需具有的關鍵技術。從勞力製造國到創新產品國, 需一段很長甚至20年的時間去創新及製造附加價值高的上述產品, 一旦取得創新智識及製造的關鍵技術或執照, 其他正開發中的國家很難追趕上我們的技術。
一個國家科技能不斷的提升跟該國元首及其所用的主導科技官員很有關係, 艾森豪、戴髙樂 、蔣介石同是將領, 柯林蝢、歐巴馬、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同是法學出身, 伊藤博文、李鴻章同是飽學儒家及西方文化之士, 美、法、日的國家元首或名臣首相都用學理工出身的去主導科技工業, 台灣總統及晚清名臣大都用將軍或社會科身或財經出身來主導中科院、漢翔、唐榮、北洋艦隊, 沒有創新只有購買先進國的創新品, 或組裝及非關鍵零組件的製造。
蔡英文強調其屬下官員要 ̋“謙卑”, 如果王烈(王安的兒子) 、嚴凱泰、王雪紅能謙卑地向其父姊說 “我是學企業管理的, 對電腦、汽車、手機的關鍵技術不知如何去創新取得, 請有經驗的專業人士來主導”, 那可能會如 Bill Gates 所說 “今天就沒有微軟了”, 也許今天有上百國家用裕隆汽車及宏達電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