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塔塔悠社的啟示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塔塔悠社的啟示

——反思殖民現代性

 2020-01-14 10:14
塔塔悠社的舊址:基隆河畔塔塔悠社的舊址已經夷為平地、面目全非,2002年正在大興土木……。圖/陳金萬提供
塔塔悠社的舊址:基隆河畔塔塔悠社的舊址已經夷為平地、面目全非,2002年正在大興土木……。圖/陳金萬提供

凱達格蘭族塔塔悠社的土地於日治時期被徵收,作為軍用機場,也就是今日松山機場所在的位置。十大建設時期又有一部份土地因為中山高速公路的興建而被徵用,到了基隆河捷灣取直的時候,可以說整個舊社都被鏟平了……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連同陪伴居民生活兩百多年的刺桐樹,也因為擋到土地重劃區的堤防興建工程而遷移到河的對岸去了。

眷戀舊社、不願離開的族人紛紛被安置在內湖區的基河一、二期國宅;因為政府的德政,以往的土角厝和紅磚屋換成了鋼筋水泥的國民住宅,養雞、養鴨的菜園變成了高樓大廈的中庭花園,100坪的農業用地變更為60坪的住宅用地或40坪的工業用地。

一場死無對證的殺戮

一切現代主義的建設方案都是如此地……美好而良善;然而,真實的情況是塔塔悠社的耆老,在遷入國民住宅之後的兩年內,密集而大量地死亡……。這是一場無聲無息的戰役,亦是一場死無對證的殺戮,即使想驗傷也驗不出所以然來。這裡沒有人存心想要當壞人,亦沒有人以受害者的身分提出控訴,甚至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件事;然而,卻有一批人無可奈何地離開人世、提早結束他們的生命。依據族人的說法,「就是連續2年社區內都有人在辦殤事,殤事棚從年初搭到年尾,都不用遷出去,只是換成不同的殤家在使用……」。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老人家文化、生活皆適應不良。以前老人家住在基隆河邊,過的是雞犬相聞、夜不閉戶的生活……有許多農事、勞務可以作,可以活動筋骨。族人搬進國民住宅後、鄰里關係都被打散了,樓上樓下住什麼人也不知道。人一進家門就把門關上,整天對著牆壁、看電視……好像在關犯人一樣,沒有病的人都悶出病來了……,幾位「沒被關死」的倖存者如此地說道。

「迫遷」會出人命

一位平埔研究學者表示,這沒有辦法,遇到這種事,全世界都一樣……。我心想,真的沒有辦法嗎?那麼,我們設立政府幹嘛?政府不就是要幫人民解決問題的嗎?既然,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迫遷」這種事,沒有處理好是會出人命的,是會讓一個部落的歷史記憶和族群文化消失的……為什麼不能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呢?一定要讓這樣的悲劇、重覆地發生嗎?


塔塔悠社潘謝儉女士。圖/陳金萬提供

塔塔悠社的老婦潘謝儉說,如果政府不趕我們走,我比較喜歡住在基隆河邊的房子。以前她們住在河邊可以抓蝦、捕魚、摸蛤蜊,颱風過後還可以到河中洗煤炭,曬乾之後就可以拿來燒飯煮菜,自己想要吃什麼菜、就種什麼菜,生活可以自給自足,比較不用花錢買東西,每天都有很多「節目」可以作……不像現在什麼事情都不能作……。

根據塔塔悠社耆老潘天賜的說法,基隆河在截彎取直之前並不會常常淹水;否則,他們住在那些土角或紅磚砌成的房子,豈不是早就被颱風的大水沖垮了,為什麼還可以住那麼久!?反而是基隆河截彎取直之後,這裡才會淹大水。如果基隆河截彎取直不是為了防洪治水,那又是為了什麼呢!?後來基隆河氾濫成災的問題又是怎麼解決的呢?

如果塔塔悠社的啟示,不能讓我們記取歷史的教訓,那麼這些耆老的犧牲就都白費了。我們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阻止這樣的悲劇繼續發生呢?如果您有什麼樣的想法,歡迎您和我們一同來討論……。

凱達格蘭的天空下紀錄片放映座談會
日期:2020.1.15(三)
時間:晚上18:30入座,19:00 - 21:30放映和討論。
與談人: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王鏡玲教授。
地點:無論如河 獨立書店
電話:02-2625-6694。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5巷26號2樓。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