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車輛,帶來了行動上的便利,有時候,卻也帶來死亡。有群生命需要過馬路,卻看不懂號誌。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德恩,以2017年進行的兩次試辦系統性調查結果去推估,全台灣平均一年可能有超過5百萬隻以上的野生動物被路殺。明白問題在哪,才能著手改善,想要答案,方法不難,只要一台手機和一顆溫暖的心。
虔誠上香祈求平安,帶上簡單行囊,利用畢業前最長的假期,兩位靜宜大學的學生,自願在徒步環島計畫中,為動物而走。如果遇上動物屍體,他們會拍照紀錄,上傳到路殺社。(2011年成立的社團,專門收集民眾上傳的路死動物資料,推廣公民科學研究。)
兩位靜宜大學學生,徒步環島為動物而走。遇上動物屍體,拍照紀錄,上傳到路殺社。圖/公視《我們的島》節目
根據路殺社的資料,2012年到2017年,記錄到98,700起、550種野生動物路殺死亡,其中有8,200起是保育類動物。當年發起路殺社的特生中心副研究員林德恩,曾在2017年舉辦過兩次系統化調查測試。2018年1月,嚴謹的系統化路殺動物大調查正式啟動。
依路殺社累積的資料,大部分路殺熱點都集中在淺山,因此系統化大調查也以淺山地區為主。以五公里乘五公里的方格,把台灣劃成1,140個方格,依照生態氣候分區、道路密度跟道路型態這三種因子,來做篩選,第一階段開放252個方格供認養,希望有興趣的民眾,在1月、4月、7月、10月各選一天,針對省道、縣道、鄉道與其他道路,每年進行四次調查。
2018年系統化路殺動物大調查啟動,第一階段開放252個方格供民眾認養。圖/公視《我們的島》節目
不同路段,適合不同的調查方式,走路能發現路死動物的機率最高,但最費力耗時,相對的,開車比較輕鬆,卻可能錯過一些動物屍體。特生中心研究助理林毅倫表示,路殺狀況最多是縣道跟鄉道,因為道路穿越的環境,生物相比較豐富、又有一定程度的車流量。
另外,調查時間不一定要在白天,兩位就讀文化大學的志工,特地選在入夜後、凌晨清潔人員打掃前進行調查,收集夜行性動物被路殺的狀況。其實只要願意,不管幾歲都可以來調查。台中市和平區和平國小就有一群小朋友,在陳岳峰老師的帶領下,成為小小公民科學家。
(左)兩位志工特地選在入夜後、凌晨清潔人員打掃前進行調查,收集夜行性動物被路殺的狀況。(右) 台中市和平區和平國小就有一群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加入調查行列。圖/公視《我們的島》節目
這次也搭配進行遊蕩犬貓目擊記錄,希望志工在調查野生動物同時,遇到遊蕩犬貓也做數量統計,這份資料整合後,將會是檢視零安樂政策的監測資料之一,輔助找出人犬衝突的熱點。
之前路殺社曾以隨機調查資料,幫助綠島的奧氏後相手蟹安全過馬路。更具科學性地系統化大調查,能精準估算死亡數量,篩出確切熱點,作為改善依據。
最近因為寒冷,動物的活動性比較低,路殺量也比較少,但隨著氣候越來越溫暖,路殺將進入高峰期,需要更多志工加入,目前第一階段,有190個方格被認養,還有62個方格需要幫忙。
隨著氣候越來越溫暖,路殺將進入高峰期,需要更多志工加入。圖/公視《我們的島》節目
這股由下而上的力量,力量有多大,就代表有多少人在乎。這場調查計畫,不用具備專業背景你我都可以一起參與。
公視《我們的島》——路殺大調查
本文轉載自:【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路殺大調查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