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核電是世界趨勢?環團提報告斥:義和團式蠱惑大眾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核電是世界趨勢?環團提報告斥:義和團式蠱惑大眾

 2018-11-06 13:27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指出,擁核方或馬英九用了太多非事實資料說服大眾,他期盼討論能源政策或核電時,應該要基於事實。圖/鍾孟軒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指出,擁核方或馬英九用了太多非事實資料說服大眾,他期盼討論能源政策或核電時,應該要基於事實。圖/鍾孟軒

自領銜人黃士修等人發起「以核養綠」公投以來,前總統馬英九等人不斷唱衰綠能,更聲稱核電為世界潮流。對此,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今(6)天召開記者會,指出核電發展最高峰在1970年代,到2018年中有115部核電機組逐步退場,且再生能源發電量大幅增長。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表示,擁核方或馬英九用了太多非事實資料說服大眾,他期盼討論能源政策或核電時,應該要基於事實。

洪申翰表示,根據《2018世界核電產業現況報告》指出,全球核電占比從1996年高峰的17.5%降到10%,而近幾年的核電興建與啟用主要位於中國,全球核能發電量在近5年雖然有成長,但都來自中國,其他國家的整體核能發電量反而正在減少,核電機組也持續下降,2018年僅剩50部,其中16部位於中國。

洪申翰進一步解釋,全球核能發電量之所以成長1%,主要是因為中國核能發電量成長了18%,排除中國核能發電量,全球核能發電量已經連3年呈現下滑趨勢。目前營運的狀況,2018年,32座機組處於長期停止運作狀態,興建中的50部機組,至少有33座無法如期完工,其中15座一年內進度一再落後,約旦、馬來西亞和美國則是取消新建計畫。

洪申翰說,全球的再生能源發展超越核能,2017年風力發電增長17%、太陽能增長35%、核電成長1%(因中國因素),與10年前相比,非水利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已經成長了3,000TWh以上,核能發電量反而衰退。另外,競標機制以成功使陸上風能、離岸風能和太陽能創下歷史新低價格,遠低於英國新克利角C核電站的「履約價」。

此外,洪生翰指出民生用核能與核武設施有相互依存的關係,目前核武國家仍適合店計畫的主要支持者,使得這些國家有能力持續推動相關的核動力海軍計畫,隨著民生用核能在美國逐漸減少,近期有一連串報告強調核能海軍對於維持國家核子工程基礎的重要性,而這些基礎工程,是由推動存續民用核能的相關政策所支持。軍事需求很可能才是持續核電發展的重要因素。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理事長徐光蓉表示,全球核電廠平均年齡30歲左右,2020年約有200部機組要除役,而除役的數量的遠比興建中的數量來得多,核能萎縮是必然的趨勢。許多老舊核電廠成本攤提結束後,因為基本維修成本比天然氣和再生能源昂貴,美國自2013年起,已經有18座機組宣布提早退休。

徐光蓉說,核電廠在2001年時,就已經被正式排除在防止氣候變遷的機制之外。她認為,若有不同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把經費集中在核能發展,就會壓迫到其他更有效率的減碳計畫。

徐光蓉批評擁核人士,不顧客觀資料,把核電講成是世界未來救主,「為什麼這麼詳細廣泛的核能產業分析報告,他們連看都不願意看?」她說,擁核人士自己了解,只要看到資料就會說不出話,只好盲目使用錯誤訊息,像迷信一樣蠱惑大眾,「這是義和團的方式,台灣政治人物也跳進義和團裡」。

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則根據「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提升核電占比雖然可以降低碳排放量,全球也在此同時承擔核電廠運轉的核災風險,若不新增興建核電計畫,仍可藉由其他能源效率提升及再生能源發展等措施達到減碳目標,報告更直言「將核電排除在減碳選項以外,僅會導致減碳成本些微增加」。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