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從風險管控看禽流感防治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從風險管控看禽流感防治

 2017-02-21 16:40
由於流感病毒不斷混合和重组,H5N1、H5N2、H7N9、H5N6等相繼出現再次提醒國人,正如極端氣候不再是偶發般,新的疾病威脅也不是人類與動物相互關係中的「異常」情況,而是一種可預見的後果,面對不斷挑戰平日即應提高警覺不能鬆懈。圖/民報資料圖片影像處理
由於流感病毒不斷混合和重组,H5N1、H5N2、H7N9、H5N6等相繼出現再次提醒國人,正如極端氣候不再是偶發般,新的疾病威脅也不是人類與動物相互關係中的「異常」情況,而是一種可預見的後果,面對不斷挑戰平日即應提高警覺不能鬆懈。圖/民報資料圖片影像處理

國內H5N6禽流感疫情持續升溫,政府已經錯失「禦敵於境外」的先機。為防堵H5N6禽流感蔓延政府採「超前部署」,下令即日起(17日凌晨0時起到24日凌晨0時止)實施禽類禁宰禁運的措施(白肉雞、一日齡雛雞除外),希望能遏止疫情的擴散,由於倉促實施且缺乏配套引來不少業者的抱怨,民眾也只能忍受防疫決策帶來的不便,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全國民眾都在關注。

強化公衛體系規範 是禽流感防疫核心

防疫茲事體大,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平常即應有對防疫SOP進行演練,隨時找出問題彌補漏洞並將加強對民眾的宣導(如改變國內消費者食用新鮮屠宰家禽的習性);尤其當去年國外許多地區如南韓、日本等陸續發生H5N6高病原禽流感疫情大規模撲殺禽鳥嚴重影響當地禽產業,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也發出警告要求各國加強監測時,我們主管機關有沒有繃緊神經,除應向飼主示警外,對於候鳥、走私、地方養殖場等進行嚴格監控,都應該納入疫情檢討項目尋求改進。

然而從過去發生多次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等重大疫情的經驗發現,等疫情過去後沒官員會認真檢討缺失也沒有人負起責任,好官我自為之,正因為沒有傷痛所以容易遺忘,才會讓災難如影隨形(如近日國五車禍造成33死就是一例);特別是國外專家皆認為下一波流感大流行已經不是會不會爆發而是何時爆發以及如何因應的問題,台灣防疫體系必須進行大改革,否則最終受害的還是民眾(包括農民)。

儘管H5N1已有疫苗可以使用(國內H7N9疫苗還在第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卻很容易讓民眾產生安全上的錯誤認知,以為打了疫苗就可以免除所有威脅。事實上改變行為習慣包括:加強衛生習慣改進,家禽生產規範和健康的動物運輸,才是預防禽流感的核心作為。

流感病毒不斷重組 建立預警機制防範未然

而防疫形同作戰政府相關部會不僅應該在第一時間成立聯合應變小組與中央地方整合平台讓人力、設備、物資等做最有效的運用。更需要透過大數據分析發展一套早期辨識風暴的預警機制(包括風暴識別、風暴監測、管理行動)並讓各部門加強協調整合隨時具備應變能力來降低傷害。可惜政府在此次H5N6禽流感疫情應變中慢了好幾拍(候鳥帶原?在地化?東部先發?… ),已經錯失先機讓病毒不斷擴散,相關機構只能被動地針對感染禽類進行銷毀以及後續管控並提高撲殺暨禁宰補償金額來緩解民怨,讓台灣社會付出更大的代價。而這樣的場景在國內一再重演,顯現台灣政府官員未能記取教訓,讓災難將難以杜絕。

由於流感病毒不斷混合和重组,H5N1、H5N2、H7N9、H5N6等相繼出現再次提醒國人,正如極端氣候不再是偶發般,新的疾病威脅也不是人類與動物相互關係中的「異常」情況,而是一種可預見的後果,面對不斷挑戰平日即應提高警覺不能鬆懈。為此,我們必須持續監測未來可能出現的威脅(對人和病毒的重視不能有差別),同時具體改善畜牧業生產和銷售領域容易引發疾病並影響人類和動物健康的做法和行為(鼓勵室內養殖、實施老舊養禽場退場機制、遵守活禽市場生物安全指南等等),才能讓國人能免於禽流感的威脅。


專欄、專文等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