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臺灣有機農業二十年、成長於高雄的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獲選臺灣農業交流協會第41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預計8月12日進行表揚。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於2001年投入慈心基金會有機驗證制度的建構;近年來,更輔導農民轉作有機及生態農業之發展,與林務局合作創立「綠色保育標章」,同時參與政府有機農業相關法案的研議,落實農業生產與生物多樣性和諧並存的創新模式。
蘇慕容,求學與就業期間,便與農業結下不解之緣。研究所畢業後,隨即進入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從事研究工作。後進入慈心基金會工作。蘇慕容說,進入基金會的首要工作便是建立有機驗證制度,盼透過制度與輔導,將誠信的驗證精神樹立在農友心中。
惟隨著有機驗證門檻高,以及市場過度重視農藥零檢出,慈心基金會亟思擴大有機面積與農業永續精神的並存,於是透過綠色保育標章的推展,帶動友善農業政策與補助,也讓消費者進而支持農民保育動物及保護環境的行動。
綠色保育標章的推動是臺灣有機產業的關鍵性突破,不僅成功建構出生產者、消費者與銷售者間誠信互助的經濟模式,2017年起,慈心進而導入PGS(參與式保證體系)於查驗中,由消費者、同業生產者還有其他有關利害關係人,共同對綠色保育農民進行評估,讓友善農業成為環境、生態保育、經濟兼容並蓄的創新模式。這些成果將在今年11月,於印度舉辦之國際有機運動聯盟(IFOAM)中發表,讓台灣友善、生態農業的實績躍上國際舞台亮相。
慈心在推動有機農業的歷程中,蘇慕容規劃並主持多項有機產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村社區再生、農業永續文化保存,以及社區人文發展等重大方案的推堆動,展現有機的多樣優勢,成為農村發展新希望。例如淨源計畫、六星加值計畫、彰雲高鐵沿線的黃金廊道計畫、校園疏食與食農教育等,都具備政策與農業產業引導的內涵、條件。
台灣有機發展發展近30年,雖然有機農業已經「震天價響」,然實際轉作有機面積僅有0.8%,仍有超過99%農地尚未脫離農藥化學肥料的使用。蘇慕容表示,對於漫長的有機之路,未來將秉持日常老和尚的期許,與基金會全體同仁持續努力,加速台灣農業朝向更友善、更永續,與大地萬物共存共榮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