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衛生局長鼓勵同仁進修 自己也讀博士班
在擔任高雄市衛生局長任內,我培養出很多優秀的幹部一直是讓我很開心滿意的事。我當時要求科長或局內在市立醫院或衛生所的人在職進修,甚至我自己同時除了回高醫教醫療史,去他校教課,還回高醫讀博士班,讀博士班時也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台聯提名我擔任排名第一順位的不分區立委,那時如以台聯席次,一定會過關進入立法院的,但後來不知道是誰向選委會檢舉說我在讀博士班,早期的〈選罷法〉規定學生不能擔任候選人,因此我被中選會取消資格。當然,我並不在乎,我已曾在花蓮擔任過區域立委。當時答應台聯擔任不分區立委,我是抱持希望兩大黨之外還有第三空間,因當時李總統在幫忙台聯,李總統要台聯提名我擔任不分區立委,希望有利於政黨票的開拓。但後來我被取消資格,就由後面的人遞補上去。
訴願爭取讓學生具有參選資格
選舉後,我去打一個訴願的官司,我向行政院法規會提出訴願,我的理由很簡單,我之前擔任過立委,為何現在讀博士班反而不能擔任立委?這很矛盾,沒讀博士都能任立委了,為何,讀博士卻變成沒資格擔任立委?顯然這樣的法律是有問題的。其次,我不是專業的學生,我當時是衛生局長,每天還在上班工作,我是以業餘的時間去進修,因為政府鼓勵公務人員在職進修,結果,本來有參選資格,卻因在職進修變成沒有參選資格,這不就是在懲罰在職進修的公務員嗎?
我根據這兩個理由訴願,結果行政院訴願委員會判我勝訴!這是台灣史上第一個學生資格「被取消候選人資格」的訴願成功。立法院也因這個案例而修改選罷法,甚至被稱為「陳永興條款」。如今,學生一樣也可以參選。但訴願成功後,我並沒回去擔任立委,我認為讓別人擔任就好了,我只是要爭取法律上的合理性與公平性。
永遠抱持是公僕而不是長官的心態服務人民
因為我鼓勵同仁在職進修,所以每年衛生局都有一、二十人去進修,還有人取得博士學位,後來在衛生局都扮演重要職務,能培養更多人才,這是我在局長任內引以為榮的事。
另外,我也積極改變過去公務人員的心態,我一直鼓勵公務人員要勇於任事,不像過去有「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態度。我認為公務員要依法盡量替人民解決問題,爭取對人民有利的施政,不能像過去會「畏事」,不想做事甚至會刁難人民。因此,在我擔任衛生局長任內,每次活動要叫我致詞,若司儀說:「請長官致詞」,我一上台都會立更正並表明:「這個時代,沒有長官」我做局長是在為人民服務。以後可說:「請陳醫師或陳局長致詞,沒關係!但我不是長官,我是為人民服務。」簡而言之,公務員是在替人民服務,要和人民站在同樣的立場,是人民的僕人。「是公僕,不是長官」這是我在衛生局長任內所堅持的事。我認為四年任期我對高雄市民有做很好的交代。
完成局長任內使命後回歸醫療專業
在謝長廷(簡稱謝)連任後,因為阿扁總統要邀他擔任行政院長,謝有問我的意見。最後他決定要北上擔任行政院長,還問我是否願意北上擔任衛生署長。我不但沒有答應,還勸謝不要北上去接行政院長。我的想法是謝擔任市長的首任政績備受肯定,以這樣的成績,若兩任的任期後,他的施政成績一定是是全國最好的院轄市長,八年任滿再去參選總統,我認為這對謝是較好的做法,但謝自有考量。可惜的是他和蘇貞昌(簡稱蘇)前後擔任院長,卻因參選總統提名而出現競爭,當時若謝先讓蘇選,我想蘇也不會選上,屆時,謝再選就不會出現兩人競爭的局面。當時謝、蘇兩人經過民進黨的初選,最後謝勝出!謝因此先選,但卻敗選,所以也未達目標。可是謝放棄高雄市的市長任期,且因此和蘇埋下心結,我認為這是一項損失,事實上也影響到高雄市的發展。假設謝當時做滿八年任期,我想今日高雄將有不一樣的政局發展,也不會讓韓國瑜有機會出線,但是不管如何一切都已過去。我只是說明那時謝決定要北上,邀請我同去衛生署,但我未接受。
當時我向謝表明,做四年衛生行政後想要回歸醫療專業去市立醫院服務,所以,我自己辭掉局長,未隨他北上掌衛生署。而且我知道在阿扁總統時,侯勝茂是副署長,他想爭取署長,而侯和吳淑珍有關係,因侯是她女婿趙建銘的老師,我跟謝指如侯想要擔任署長,謝又帶我北上,或許也會引起對方不悅,所以我認為不要這樣,加上自己也想要回歸醫療專業,所以我說要回去市立醫院服務。也就因為這樣,謝的第二任,我在聯合醫院與凱旋醫院各擔任兩年的院長。
我總共有八年時間用我的專業替高雄市民貢獻、服務。擔任聯合醫院與凱旋醫院的院長期間,我致力提升聯合醫院及凱旋醫院的醫療服務品質,且讓醫院沒有虧損甚至有盈餘,改變以前市立醫院總是財務困窘的狀況。我也借調很多優秀人才到市立醫院看診如宋維村醫師,還有高雄醫學大學蔡米山醫師是急診專家,因市立醫院過去較少急診專家,因蔡醫師也是加護病房主任,所以邀他到市立醫院訓練急診醫師,另外我也邀神經外科黃祖源醫師,他是高醫外科神經主任,也是我的同班同學,所以也來市立醫院服務,提供市立醫院在腦手術方面有很好的醫療服務。這些都是我認為自己在市立醫院服務期間對市民的貢獻。
相關影音
延伸閱讀:【專文】走過驚濤駭浪的年代--陳永興七十省思(24)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