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林佳龍 : 成立「台中市產業發展基金」與「台中市產業園區開發營運基金」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林佳龍 : 成立「台中市產業發展基金」與「台中市產業園區開發營運基金」

打造台中產業發展兩大引擎

 2014-11-14 20:08
台中市長候選人林佳龍今日與前總統李登輝造訪台中加工出口區中港園區,並與在地業者進行座談。(照片:林佳龍競選辦公室提供)
台中市長候選人林佳龍今日與前總統李登輝造訪台中加工出口區中港園區,並與在地業者進行座談。(照片:林佳龍競選辦公室提供)

台中市長候選人林佳龍今(14)日與前總統李登輝造訪台中加工出口區中港園區,並與在地業者進行座談。林佳龍承諾,在當選市長後將新設「台中市產業發展基金」,以建立20億的基金規模為初期目標,並將現有的「台中市工業區開發管理基金」,擴充及轉型成「台中市產業園區開發營運基金」。讓兩個基金可以對症下藥,逐步解決產業問題,成為兩大引擎。

林佳龍表示,台中市擁有完整的產業聚落與優越的地理位置,但因執政者缺乏宏觀的產業發展藍圖及政策工具,導致產業面臨區域發展失衡、工業土地供給不足、未登記工廠數量眾多、國際連結有待加強及勞工平均薪資低落等問題。

林佳龍說,李登輝前總統是他的老長官,也是自己的長輩親人一樣,相當關心台中的發展,也期待年底的改變,能讓台中真正成為一個合併升格後的直轄市。林佳龍表示,以李前總統的閱歷,每次到台中來都能向他請教許多都市發展的規劃,之前和他一起到東勢的山上拜訪,李前總統說上山不夠,還要下海,來到港區和廠商進行座談,他也非常支持「市港合一」的政策,台中市有山有海,未來也將善用國際港口,來帶動台中的經濟發展。

李登輝前總統表示,身為領導者要能夠了解老百姓的問題,政府應該重視年輕人成家立業後的住房、工作機會的問題,並逐項來解決才是最重要的。李前總統說,要當一位領導者,要冷靜有遠見,一步一步更謙卑傾聽老百姓的心聲。面對媒體詢問縣市首長選情的看法,李前總統推薦林佳龍,他說台灣要改變的時機到了,太陽花學運世代帶來社會的改變,也要多讓青年世代發揮。

針對媒體詢問到台中的選情是否能夠帶動彰化與南投,林佳龍說,台中、彰化、南投本來就是一個生活圈,無論產業或是就業、就學面都可成為一體,因此提出中彰投區域治理的政見。由於台中一直都維持穩定的領先,氣勢也能帶動彰化和南投的選情,希望中彰投的綠色執政,充分發揮區域合作,讓中部崛起。

林佳龍說,中央政府不一定瞭解每個地方的問題和特色,民主最重要的是人民的自治,要讓權與錢下放,讓地方政府來帶頭拼經濟,地方政府經過民主選出的首長,會最直接與地方的經濟成敗結合在一起,而產業發展良好,就業機會多,能夠帶動消費,這也是他在李前總統三年前開始就推動台灣進行第二次的民主化改革中所學習到的。

林佳龍表示,根據估計,台中市的未登記工廠超過16,000家,這些工廠目前使用中的土地面積則高達2,800多公頃,然而,台中市政府除了不定期的檢舉開單以外,對這些工廠的用地需求,以及周邊的排用水等問題,一直以來都抱持著視而不見的消極態度。未來,台中市將成為全台灣工業用地新增需求最旺盛的地區,如何增加工業用地及配套措施,已成為台中市產業發展最重要的課題。

林佳龍表示,台中市雖然在工具機、腳踏車等產業擁有完整的聚落,但除了極少數規模較大的企業以外,絕大多數的其他中小企業都缺乏國際能見度,在研發創新的投資上,更需要政府更多的協助。林佳龍說,產業的國際連結不夠,加上生產力未透過研發創新提升,其結果就是勞工的薪資無法增加。根據主計總處2011年的「工商普查」,台中市民每年的平均薪資只有44萬1697元,在五都中排名墊底,而這點若無法獲得改善,無論聲稱經濟成長有多少,都無法讓一般市民有感。

林佳龍表示,為了解決台中市產業發展所面臨的瓶頸,他主張成立「台中市產業發展基金」與「台中市產業園區開發營運基金」。

林佳龍說,在「台中市產業發展基金」的部分,將尋求市議會的支持,通過相關自治條例,賦予基金成立的法源基礎,並規劃下列十大任務,在資金、人才與制度上協助企業發展。

1. 獎勵中小企業新增投資或擴充融資於創新及研發

2. 獎勵企業於特定產業新增投資或擴充融資

3. 補助符合認定企業之房屋稅、地價稅與房地租金

4. 補助符合認定企業進行勞工職業訓練及增加員工薪資

5. 補貼符合認定企業取得低利融資

6. 提供青年低利創業貸款

7. 協助企業進行國際行銷與宣傳

8. 扮演台中市政府與其他縣市政府進行產業合作之平台

9. 強化在地產業與台中港及清泉崗機場之有機連結,促進市港合作

10. 連結中央各部會與台中市政府,推動會展中心等基礎建設

 

林佳龍表示,台中市縣市合併升格後,地方政府應該要有新的都市計畫,土地的使用、產業的發展,促進生活機能的提升,但目前的主事者並未看到這個發展契機,只有形式上的升格,沒有實質的規劃,還繼續以「煙火式」的活動在拼城市的經濟,並不是一個進步城市的指標。

林佳龍指出,成立「台中市產業發展基金」的原因,除了要對在地企業的獎補助以外,重點就是要讓此基金扮演台中市政府與其他地方縣市政府、中央政府、及其附屬單位的溝通橋梁。以台中市與台中港的關係為例,按現行制度,台中市政府在台灣港務公司只有一席董事代表,除了每年回饋部分盈餘外,城市跟海港之間缺乏足夠的連結與合作。

林佳龍說,台中市是中台灣的核心城市,應該要盡快提出大台中的都市發展計畫,他所提出的大台中奠基工程是「一線雙港三心」,除了一條山手線要將鐵路山線海線,變成環狀鐵路捷運化,讓山海屯市區均衡發展,從車流、物流、人流、金流帶起商機。主要在海線地區所提出的海空雙港,就是要推動「市港合一」貨從雙港出、客從雙港入,帶動交通產業以及物流觀光。林佳龍指出,「台中市產業發展基金」將積極與台中港務公司或其它官方機構進行合作或合資,以成立「農產外銷公司」、「跨國物流公司」、「機械產業原物料交易中心」等方式,促進「市港合作」,讓台中港真正成為台中市產業與物產的國際門戶。

而有關「台中市產業園區開發營運基金」,林佳龍指出,將由既有的「台中市工業區開發管理基金」擴充轉型。此基金同樣具備下列十大任務,核心目標就是增加台中市的工業用地供給量,並加強既有產業園區的基礎建設與智慧化發展。

1. 規劃台中市整體產業用地需求及配置

2. 投資或融資產業園區開發,增加工業土地供給

3. 投資或融資產業園區相關服務性事業

4. 配合政策需要,投資開發工業區之公民營事業

5. 強化產業園區周邊交通基礎建設

6. 建設產業園區聯外公共設施

7. 既有產業園區日常維運

8. 既有產業園區設施更新與智慧化

9. 輔導未登記工廠

10. 改善產業園區內及周邊受影響地區之環境保護

林佳龍說,產業發展與就業及生活品質息息相關,地方政府須負責,提供業者必要協助,不能平時不做事,只想著要如何收割邀功。今天,他提出「台中市產業發展基金」與「台中市產業園區開發營運基金」的構想,就是要幫台中市政府找到政策工具,提供在地企業更多、更好的協助。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