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旺角零星衝突持續,除了凌晨時分黑衣人士與警察爆發多次口角和對峙,導致警察多次使用胡椒噴霧之外,衝突在白天之後可幸未有顯著升級。反之,部分佔領旺角人士傍晚宣告將會撤至金鐘,其餘佔領人士繼續堅持留守旺角。部分留在特首辦外的佔領人士同樣宣吿將會撤至金鐘,與警員握手示好,但隨即引起其他人士不滿,後者決定留駐特首辦外,人數甚至略有增加。此外,政府總部以外部分路障已被部分示威人士合力清除,以清空海富天橋上約兩公尺寬的通道空間,俾便公務人員翌日通行上班,有智慧地解決了一場恐將被港共政權暴力鎮壓的嚴峻危機。教育局宣佈中西區和灣仔中學自6日起復課,小學、幼稚園和特殊學校就視乎中學復課後情況再作安排。
綜觀全局,佔領行動可能需要持久作戰。目前,比較大的議題有兩個:退場、對話。
在退場方面,如果沒有遭遇明顯而即時暴力危險,佔領人士目前既無必要撤退,也無理由撤退。金鐘夏慤道民主大廣場,目前不用撤。政府總部及特首辦外圍、旺角、銅鑼灣集會人士,可以考慮撤至中環一帶或金鐘大本營繼續集結,或者在附近流動觀察。一旦警察準備再以催淚彈對付民主大廣場上集會人士,即可流動地在外頭反包圍警方,形成如同首日般前後包抄之陣勢,甚至在適當時機向西環挺進,全程和平理性非暴力,從來無需頑固死守在上述三地。警方不大可能同時鎮壓全港各區集結人士,因此死守旺角並無分散警力的實際作用。我依然呼籲:大家保存元氣,拋棄面子壓力,慎防戰線過長,避免滋擾民居,團結多數支持。
然而,固守特首辦、旺角、銅鑼灣的和平佔領人士,在道義和精神上,依然令人感動。及至晚上,留守旺角的集會人士立場更加堅定。有一位佔中女士指出:「彈(催淚彈)又食咗、胡椒噴霧又食咗、打又打到爆晒缸(流血),未見成果,現在怎樣都不撤。」如果他們堅決不撤,堅持和平抗命,願意接受制裁,我會充分尊重。不過,當中如有學生,我還是呼籲他們以轉進金鐘民主大廣場為妥。有一位大學生直指運動不能放棄,「不成功,便成仁,不可以給共產黨支配」。其實,我內心相當憂慮,無謂犧牲年輕生命。此時此刻,大家實在無必要鼓勵年輕人們直接面對日以繼夜港共、黑幫、警察的暴力衝擊。
不過,我這種想法目前不是主流。社會菁英的主流意見是:全撤。他們呼籲完全同意梁振英的「最後通牒」內容,留得青山在,以後再抗爭。一、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及前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楊鐵樑分別發表公開聲明。李國能表示:學生和平抗議,對民主的理想和追求已經得到全面理解和尊重,「懇請同學們立即撤離,不然的話,他們的人身安全將面臨危險」。楊鐵樑表示:示威者聲音已產生一定影響力,呼籲大家保持克制,不要再讓激烈行動損害自身安全。二、深受習近平信任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兼前特首董建華發表聲明,聲稱自己清楚聽到佔領學生及年輕人對民主的訴求,理解他們對理想的執著,但指街頭抗爭往往會有「不能預見的變化」,「不但影響學生的學業和前途,還可能危及你們的安全」,因而呼籲學生儘快撤離示威區,又呼籲學生拿出勇氣和智慧,積極了解不同意見作良性互動,謀取共識。三、香港天主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同樣呼籲學生撤離,指出學生佔領公民廣場是「極有象徵意義而絕無破壞性的行動」,但是擔憂惡勢力出現,執法者似乎不能保證市民安全,因而呼籲保存實力,「不要白白犧牲你們中的任何一位。兵法中有進有退。我認為是時候我們退守了」。四、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以「香港2020」組織名義,同樣呼籲參加者和平撤離,指運動至今「已達至顯著成果」,促成學生與政府對話,已經引起世界關注。五、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及立法會議員林大輝同樣呼籲市民儘快撤離,期望各方理性溝通,避免不必要衝突,大家應該冷靜,先讓社會回復正常運作。六、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秘書鮑彤接受BBC訪問時,也呼籲香港學生撤離抗議地點,如果學生不肯退讓,「各種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由此可見,呼籲全面退場之聲,如雷貫耳,儼如一錘定音。但是,識者不以為然。80名大專學者發表聯署聲明,敦促政府臨崖勒馬,立即與學生對話,回應訴求,以政治方法解決政治問題,不應暴力鎮壓。這種看法把焦點重新投放在政府身上,而不放在市民和學生身上,可謂撥亂反正。參與80名學者聯署的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指出:如果只呼籲學生撤離,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過去幾天學生不斷退讓,但政府卻寸步不讓,更出現黑社會對付和平集會情況,破壞對話局面,因此他只會呼籲示威學生注意安全,並且尊重他們留守決定。正如上述,我基本上支持這種意見。如果沒有遭遇明顯而即時暴力危險,佔領人士目前既無必要撤退,也無理由撤退。我們更要鼓勵更多警員與社會大眾有這方面的覺悟和體諒,不要充當政府的喉舌,要有一個寬厚的心靈,行公義,好憐憫。
除了退場與否的爭議之外,是否及如何跟政府對話也成為了另一個討論焦點。晚上,學聯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劉江華、政治助理陳岳鵬和一名行政官員三人,在香港大學校園內,召開對話籌備委員會會議,商討日後與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的對話細節,暫不談論政改議題。雙方仍然未能與政府就基本對話原則達成共識,只是達成以下兩點共識:雙方持開放態度討論、溝通必須直接而且互相尊重。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指出:對話並非閒談或諮詢,而是要解決問題,要有實質成果,因此學聯堅持對話必須符合三點要求(對話必須多輪、學生與政府對等對話、政府必須確認和執行對話結果),而且對話必須在公開場合進行,讓公眾知道,不接受閉門會議,盼雙方能用最大善意和誠意開展對話,同時重申「會堅持佔領直至有實質成果為止」,而且一旦政府繼續縱容暴徒施襲或強行清場,將會終止對話。學聯強調「爭取公民提名」和「取消功能組別」的底線不會退讓。日後將與政府繼續舉行預備會議,暫未訂下對話期限。
我一直不阻撓和不反對學生與政府對話,但是既不看好,也不鼓勵。由始至終,當前的重點應該放在文宣和組織,堅持和平佔領,減少干擾民生,深入社區宣傳,感召市民支持,以柔克剛,以弱勝強。
需知道中共官方喉舌《人民日報》與新華社已經連續多日發表措詞嚴厲的評論員文章,譴責佔中違法添亂,惡果浮現,甚至妄圖以「顏色革命」標籤與扭曲這場無暴力、無顛覆的和平公民抗命運動。無論如何,時至今日,中共已經表明人大絕對不會撤回決定,特首梁振英更加表明自己絕對不會辭職。因此,溫和對話之路實際上早已無望,公民抗命之路才有機會開展內外施壓,以空間換取時間,結合全球與大陸民主同道共同支援。民主大廣場的佔領人潮,正好體現出港人的力量、抗爭的籌碼、道義的感召,誓爭真普選,反對搞篩選。
際此,港共政權當中一部分高級官僚想利用「對話」的幌子來拖延和分化佔領人士,不惜開打曠日耗時的持久戰。佔領人士其實不怕「對話」,只怕有人對於「對話」一事枉拋相思及寄予厚望,未免自作多情,反招政府擺佈。歸根結柢,「談判」是可以的,但不要想入非非,也不要投放太多精力,免致渙散焦點。重點始終是以實際行動參與「抗命」,結合優秀的組織和文宣工作,立足本土,開展一場全方位、全球性的香港民主運動,持續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