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疫情下盛開的冬日花朵(一)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疫情下盛開的冬日花朵(一)

—評「淨土—國際行為藝術節」

 2022-02-21 16:35
淨土論壇全體合照。圖/台師大環教育所提供
淨土論壇全體合照。圖/台師大環教育所提供

台灣防疫響譽國際,是世界上少數能在疫情期間維持正常運作和戶外創作的地方,羨煞不少國際行為藝術家。因此,國際策展人蔡青、中國流亡詩人貝嶺和行為藝術團體「酸屋」(Acid House)合作,集結台灣海內外、不同世代的藝術家和新人共同參與,從2021年12月3日至5日,舉辦為期三天的「淨土—國際行為藝術節」。

主辦單位酸屋團隊認為,「淨土」除了是一個理想之地的指涉,若視為一個動詞,也指涉了一場自古以來人文與環境衝突而共生的「未竟之業」。他們企圖自台灣藝術史的河流,開展一場反思「淨土」的藝術行動。淨土行為藝術節以論壇、錄像影展、游擊式的身體操演(performativity)和移動現地製作(moving site-specific)的方式進行發表,呈現久違之後難得一見的創作盛況,宛如疫情下盛開的冬日花朵。

這個遠離美術館室內和戶外廣場的行為藝術節,創作場域橫跨淡水河兩岸、台北市和新北市的郊區,有時會讓聞風而致的觀眾產生擔心,在陌生環境迷路或行程追趕不及的困擾;但是,在自然環境、街道市集與人群互動中激盪出來的作品,卻充滿了自由奔放的生鮮活力。不時出現令人驚艷的作品,更讓少數能夠親眼見證的人感覺,自己是何等的幸運和滿足。


淨土論壇的來賓與藝術家合照。圖/台師大環教育所提供

藝術家可以教育和指導這個世界

「淨土—行為藝術論壇」於12月3日下午在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舉行,企圖建立跨領域的對話和合作機制。環教所方偉達所長致歡迎詞後,淨土策展人蔡青報告,他從2014至今的行為藝術創新與文獻寫作,創作場域從歐美、中國到新加坡,台灣則是下一站。從西洋語文跨入行為藝術的葉子啓分享四首啓發她創作靈感的詩,以及她在發表作品後得到兩首外國觀眾以詩文創作的回饋心得。

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生陳冠穎發表,「在《台灣行為藝術檔案(1978〜2004)》之前、之後或之外」的研究,企圖超越該書作者姚瑞中所建立的研究框架。姚瑞中老師當天也帶領了十多位師大美術系的學生前來觀摩,並鼓勵他們參加明後兩天的作品呈現,算是非常捧場。

從戲劇跨入行為藝術的陳孝齊介紹,他以酸屋為起點所策劃的行為藝術與延伸出來的創作。因為疫情滯留台灣的中國行為藝術家王蓬以錄像分享,他在紐約和北京兩場間隔近20年的作品《線》,呈現兩個城市在不同年代的民眾反應,非常有趣。丁麗萍分享,她在德國及法國所從事的聲音詩及詩歌行動的經驗。


「淨土—國際行為錄像映演」現場。圖/陳金萬提供,陳冠穎拍攝

貝嶺分享,他和廖亦武、王一梁三位作家於2013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也是諾貝爾和平獎頒獎日聚集在斯德哥爾摩,加入中國藝術家孟煌發起的第2場雪地裸奔行動,呼籲世人關注仍在獄中的劉曉波和被軟禁的妻子劉霞。雖然,他們很快地被警方逮捕和釋放,最終也沒救到劉曉波;卻加速了營救劉霞到德國的進程,他以此勉勵大家,以藝術改變世界是可能的。

最後環教所一位法藉訪問學者Ben LePage說,藝術家可以教育和指導這個世界,這方面科學家曾經嘗試和努力過,但效果似乎不如人意,希望藝術家在新時代創作,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盡管他聽不懂華語卻從頭坐到尾,這樣的風範和發言帶給大家莫大的鼓勵。


法國學者Ben LePage在淨土論壇致詞。圖/台師大環教育所提供

「淨土—國際行為錄像映演」於12月3日晚上在酸屋公寓展開,藉由行為錄像作品的討論,進行藝術家的經驗和思想交流。12月4日的臨場行為作品發表場地,依序為新北市福和橋下空間及跳蚤市場、台北市寶藏巖。12月5日的臨場行為創作場地則集中在新北市烏來的老街至攬勝橋、自由文化天台和紅河谷大橋3個地方。

蔡青開場直指行為藝術的發展根源

淨土行為藝術節最早的發起人蔡青具有學者、作家和策展人等多重身分,同時也是一位創造力旺盛的行為藝術家。他來到台北時,淨土藝術節尚未開始,就迫不及待的展開《祈福淨土》(Pray for the pure land)系列1〈台灣跳躍〉的創作,就在他住宿的台北君悅酒店前穿著紅色泳褲、不斷地拋接紅色泳帽和跳躍,直到精疲力竭為止。如果上天沒有感動,看到的人應該也會感動吧?祈1、祈2〈群山前的獨立〉、祈3〈純淨之禮〉和祈4〈穿過烏來老街〉都是通過系列行為作品,表達他這位中國裔德國籍的台灣女婿對於台灣風土的禮讚,並祈福台灣成為永保自由民主人權的純淨之域。

蔡青在創作〈穿過烏來老街〉時手部包裹著紅色泳帽、舉起象徵民權運動和團結人民的握拳手勢、拍打胸膛,簡單的動作配合莊嚴肅穆的神情,使這件看似文化行動的作品,因著作者的堅定意志及作品顯露的精神性,而逐漸泯沒了它與行為藝術的界線。貝嶺牽著寫有「中國不能出版的好書」的腳踏車行動裝置,及時加入蔡青壯遊的行列,更豐富了這件作品的民主內涵。


蔡青的創作〈穿過烏來老街〉。圖/陳金萬拍攝

《同在當下》(At the same Time)是蔡青在藝術節正式開始所發表的第1件作品,手繪三指圖的紙杯、以時代雜誌為材料剪成腳印形狀的訊息和他螺旋繞行所踩踏出來的水紋腳印,讓他的作品充滿了繪畫性,直指行為藝術迥異於表演藝術的發展根源和脈絡,為這個藝術節作了一個極佳的開場。(待續)


蔡青創作《同在當下》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圖/陳金萬拍攝

蔡青螺旋繞行的水紋腳印。圖/陳金萬拍攝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