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賴清德前行政院長登記參加2020民進黨總統初選以後,二個月來紛爭不斷。民主脫軌的面向與程度,使我覺察到,推行民主生活的要訣,應該首推「提升全民政治教育,莫相倚仗黨同惑眾」。全民政治教育不普及,人們思想內容應運而生的是,秉性難移的那種短暫安穩的「保持現狀」,連平生倡導民主生活的正義之士,都可決定把「民主程序正義」拋之腦後,集體倚仗權勢黨同惑眾。
初選的事,公事公辦,依照「民主程序」照步來,毫無困難。困難的是人心,把大局壞到藐視民主互槓地步,全民之禍。多日來庶民不免為此煩惱疑惑。我近幾天在台美論壇上連續看到二則評論 PO 文,從責備的一方語欠斟酌,我終於對吵鬧源頭,有所領悟。以下二個實例或有以偏概全之嫌,但實例可資警惕:
一、對人、對事?
在公眾論壇上,同是譴責壇友轉傳文章,有一讀者極不高興,命令口氣,憤怒寫道:「停止傳播媒體的這些廢話。在你發出這樣的廢話之前,請你自己先用你的大腦想想。」獨佔實情,好不威風!意欲分享原文的轉傳者,固然沒摘要做評,但是反對者也僅僅自以為是的概括指責美國大眾媒體事事造假,同樣也未特別舉證指出文中荒唐要點,讓讀者得了一個命令「停止傳播我不同意的文章!」的印象。顯然對人不對事。
與此同論壇同樣的情形下,另有一位讀者,心平氣和的評論說:「所傳某篇《洛杉磯時報》的文章,推理極差。」這一位讀者連帶論及「目前加州因川普沒有公佈他的個人稅務記錄,繼續嘗試阻止他參與 2020 年總統選舉」時,他只就事論事的反駁說:「這就會是一場真正的憲法危機,因為加利福尼亞的憲法權,沒有此項不公布稅務紀錄就不許參選總統的『憲法規則』。」報紙記者失察,讀者舉證澄清,對事不對人。
民主的真諦不是書本上的知識,也不是選票的有無,而是表現在日常生活的公正民主程序。水滾一鍋豈三刻之暖,民主情況的形成,需要經過長期的醞釀、積累、發展而成。 或許我們可把以上的二種不同的論壇反應,歸咎於美國長長二百三十年與台灣短短二十三年的民主生活政治教育成果的差別吧。
二、不求甚解?
另外一個實例,有關貴報五月七日刊登的一篇文章〈團結是政客的春藥〉。作者林維熊教授旁引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的名言「權力是終極春藥(Power is the ultimate aphrodisiac — Henry Kissinger)」,把「權力」換成「團結」,文章取題就成〈團結是政客的春藥〉。「春藥」在此,無疑是比喻性的文字。行文修辭中,「比喻是難以用文字直接表達的事物,利用普遍能接受的事物來簡介描述。」所以,「春藥」不能當真品,就像「露似珍珠月似弓」這一比喻文句另有用意,其中「珍珠」不值錢,「弓」不射箭。
然而,這篇文章在台美論壇上引起討論時,有一則討論只注重「團結」二字,隨意引出一百年前蔣渭水醫師的名言「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不屑問道:「蔣渭水先生『鼓勵團結』是在鼓勵台灣人吃春藥嗎?」其實,蔣渭水先生的「團結」説,和林維熊和季辛吉的「春藥」說,都不在鼓勵任何人吃春藥。據此,衍生出的「吃春藥」之文字,在民主社會中,出自高等知識分子之手,唐突借用先賢蔣渭水名言來頂撞原文作者,顯然是知識界「權勢惑眾」的不良示範。
原作者林維熊教授,以其策略經濟學家專業,分析民進、國民兩黨總統提名初選準備過程,指出朝野兩黨高層用「團結」二字揚言「團結力量大、效率高」的謬論。他以經濟學家對「效率」的定義,主張「真正的效率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正確的策略方向;二、一流的執行力」,並指出蔡英文總統「長年怠忽職責,卻在投票前夕想靠各種激情演戲,騙取選票,這正是經濟學的委託人 — 代理人理論(Principal-agent theory)所指出的政客投機本能(opportunism)!」
策略經濟簡論如上,行外人讀此文,至少可抓住其中簡易要點。作者指出的不外乎是,蔡英文團隊因黨內總統初選,假「團結」之名,在民主進步黨內,私心行設法「勸退同黨賴清德參選」之實。而蔣渭水醫師的名言「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是 1920 年代台灣民眾黨成立時的日治時代,抵抗日本外族大公無私的鏗鏘口號。前者只為私利倡導團結,後者鼓勵全族為公義抵禦外侮,兩相各異其趣。只因「團結」二字雷同,就把二者混為一談,更延伸出「蔣渭水先生是在鼓勵台灣人吃春藥嗎?」的無稽惑眾問題。為反對而反對,把風馬牛不相及的二個道理,相提並論到如此地步,讓有意追尋真相的人,情何以堪。
聯署停止初選 違背民主價值
以上實例清清楚楚顯示,選舉分派,各自支持言論,常會流於「先射箭再畫靶」,繼而陷入不能自拔的渾局。西方政治文明 — 自由、人權、民主、法治 — 是普世價值。台灣以「民主」政體為榮,主事者 — 從里長辦公室到總統府皆然 — 處事原則當應以全體「遵守民主程序」傲視世人,而不應以私人「附和黨同權位」關心自己。
台灣的民主現狀,還停留在選舉的層次,而不是令人稱道的人民的思想動向和生活方式,連知識階級的民主行為都還脆弱。初選期間黨中央還可改換遊戲規則,顯示台灣民主還可與威權民主隨時交互替代。更有甚者,初選是民進黨黨內既定機制,行之有年,目的只為徵求全民意見,決定由何位黨員參與總統大選較有勝算。不料初選還未開始,就有社會知識菁英,干涉黨政,意圖參與黨內協調,擅自公開聯署,呼籲停止初選,以「蔡賴配」「團結」收場。如此踰越職分的雞婆角色,令人費解。
民眾是當政者需要曉以大義的對象,豈可因他們尚不諳民主真諦,可以私利來設法誤導?話語權要建立在理想的執著,而不爭取來向當道低頭。我們要超越過去,不要回憶過去「威權時代都在選擇服從」。台灣價值應該是民主制度的程序正義而不是權力操弄。
高唱「團結」的蔡總統,為什麼事先斷定初選依程序進行過後,就不能為接下來的大選一生懸命,「團結」衝刺?初選順利進行,完滿結束,是大選團結的起點,不是大選團結的終點。民進黨的表現,應以此服人。只有「雞仔腸鳥仔肚」胸襟狹窄的政壇威權傾向人士,才不作如是觀。制度不可因人設事。解構威權,有靠提升全民政治教育。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