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自2月24日開戰至今戰事難平,據法新社報導,烏克蘭首席談判代表阿拉哈米亞(David Arakhamia)表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的任何會晤,「最可能」會在土耳其登場。
雖阿拉哈米亞說莫斯科當局已「口頭」同意烏克蘭的主要提案。但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4月1日線上研討會,曾任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的赫布斯特(John Herbst)指出,普丁自認會贏,俄烏戰事難平。北約歐洲盟軍前最高司令布瑞德拉夫也在4月2日強調,歐美應立刻提供烏克蘭所需的一切物品,才能讓烏克蘭持續作戰。
普丁為何下令只能用盧布買天然氣
除了戰機等物品支援外,英國首相強生3月24日在布魯塞爾的北約峰會上表示,要加大對烏克蘭武器援助,同時他呼籲制裁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不過,陷入西方國家經濟制裁苦戰的普丁在3月31日簽署命令,要求外國買家4月1日起須以盧布支付俄國天然氣,否則合約中止,希望能藉此減輕俄國外匯存底受到制裁的衝擊,同時支撐盧布匯價。
俄羅斯為天然氣第二大產國、第一大出口國,出口量分別佔全球約10%、7%,能源大國的地位舉足輕重,尢其歐洲能源需求大量仰賴俄羅斯供應,分別由穿越波羅的海的北溪1號管線(Nord Stream 1),以及經由烏克蘭輸往斯洛伐克的管線輸往歐洲各國。
2011年11月8日,北溪天然氣管道落成啟用典禮,歐洲各國領袖出席。圖/擷自維基百科
歐盟每年從俄羅斯購買的天然氣約占38%。據統計,今年以來,歐洲每天要花費2億至8億歐元(約新台幣63億至254億元)購買俄羅斯天然氣。其中德國是最大買家。根據德國智庫數據顯示,德國高達55%的天然氣、34%的石油是從來自俄羅斯,如果供應中斷,將沒有簡單的替代方案。
若莫斯科決定切斷供應,可能引發歐洲天然氣短缺,造成當地工廠關門,區域能源價格也可能飆漲至後果嚴重的水準。
歐洲最大的化工集團巴斯夫執行長薄睦樂(Martin Brudermüller)接受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訪問時表示,如果停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將導致企業破產和大量的失業人口,「德國經濟將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3月31日說,莫斯科這種做法形同「敲詐勒索」,西方盟邦不會讓其得逞。法國經濟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當天也表示,法德兩國已為俄國天然氣可能斷供做準備。
俄羅斯若改為只接受盧布支付天然氣費,必須要花至少數個月時間重新協議合約。4月1日當天對歐洲國家的供應也沒有切斷跡象。
立陶宛開第一槍 宣布停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
值得注意的是,立陶宛能源部2日宣布,4月起停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此舉讓立陶宛成為歐洲第一個禁運俄羅斯天然氣的國家。而根據外媒報導,自烏克蘭戰爭開始以來,歐洲就試圖要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卡達成為歐洲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的最大希望之一。
中油合約到期 不再續約
台灣中油公司的天然氣主要進口國是澳洲、卡達。俄羅斯2021年進口180萬噸,約占10%,相對有限。且從庫頁島供應的5年合約,也於3月到期,從現貨購買該國的部分則很少。
因應俄國合約到期,中油強調,在進行整體年度規劃時,各種期約、現貨來源皆有規劃,後續替代源豐富,包含美國、澳洲、卡達、巴布亞紐幾內亞、阿曼、奈及利亞、千里達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