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今(24)天演講時提到兩蔣時表示,許多人提到蔣介石對於台灣民主自由改革的阻礙是難辭其咎,但是對於蔣經國確有不同評價,認為他是促進民主改革的推動者。但是薛化元卻不以為然,他指出,蔣經國早期是威權的執行者,屬於情治部門,許多案件都是他在處理,因此也必須為威權時期負責。
適逢解嚴30週年,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與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自去年起舉辦「人權歷史講堂」系列活動,最後一場活動邀請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談「從戒嚴到解嚴—台灣的轉型正義與人權落實」。
薛化元表示,推動台灣民主化和解嚴並非來自於蔣經國的貢獻,他分析薛化元表示,推動台灣民主化和解嚴並非來自於蔣經國的貢獻,主要來自於中產階級要求改革。除了中產階級的要求外,還包括了當時黨外人士等反對派長期不斷主張改革解嚴。主要來自於中產階級要求改革,1960年代還沒有強大的中產階級,到了1980年代後,台灣有大量的律師、會計師、醫師、建築師等專業執業人員,以及中小企業業主,因為當時執業被法令綁手綁腳,因此中產階級成為改革的動能之一。
薛化元接著說,除了中產階級的要求外,還包括了當時黨外人士等反對派長期不斷主張改革解嚴。他舉例,當時人們不知道何時才能不讓姓蔣的當總統,直到江南案發生後,還被抓包是自己的情治單位派竹聯幫去國外暗殺自己的公民,最後假裝在台灣肅清黑道時,還掃到自己人。蔣經國還說,蔣家人不會再參選總統,因此當時蔣經國的弟弟蔣緯國 要參選總統,只能聲稱自己不是蔣家人。
薛化元也提到,由於國際壓力的關係,也逼的蔣經國不得不做改革,當「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不再承認是正統中國時,美國突然關心台灣的自由、民主、人權等改革,加上美國對台灣的戰略位置與國民黨的政治利益不再是美國的考量時,台灣的民主化成為美國國內法律,政府有責任與義務執行。美麗島事件發生後,美國政府AIT也馬上見了蔣經國,事後,蔣經國才承諾,不會槍斃任何人及不會所有人都受軍事審判。
薛化元說,蔣經國沒有完成台灣民主改革,他還必須為台灣轉型正義緩慢負責,因為蔣經國的民主改革並不是全面地開放,而是以各種法律箝制民主自由和人權的發展,比方《懲治叛亂條例》、《出版法修正案》、《檢肅流氓條例》或《違警罰法》等。
薛化元最後說,解除戒嚴終究是重要的事情,結束了軍事管理,讓原本非軍人的軍法審判結束,回歸一般法庭。解嚴第二天,就可以依法上訴,讓原本在軍事法庭審判得案件移交到一般法庭救濟,在普通法院就能夠聲請閱卷,得知誰是原告,才能知道要與誰打訴訟。
薛化元認為,要彌補轉型正義的歷史缺口和落差,就必須要追究1950年代侵害人權的公權力執行者,並且要將被排除的受難者納入,包括不是被軍法審判的人,甚至沒有進入司法體系的人。正視被忽略的真相和究責,才能真正地落實轉型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