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哈佛教授:大選凸顯台灣民主的亮點與隱憂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哈佛教授:大選凸顯台灣民主的亮點與隱憂

 2015-12-30 10:29
台灣從1987年解除戒嚴,短短不到30年時間,就獲致傲人的民主成就(黃謙賢攝20151220)
台灣從1987年解除戒嚴,短短不到30年時間,就獲致傲人的民主成就(黃謙賢攝20151220)

《彭博社》(Bloomberg.com)12月16日,發表哈佛法學院教授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一篇名為「總統大選:凸顯台灣民主成就遭受威脅」(Election highlights Taiwan's fragile success)的專文內容指出,台灣從1987年解除戒嚴(前一年民進黨在政府宣佈為「非法」之下,完成組黨),短短不到30年時間,卻能獲致傲人民主成就,足以成為世界一些國家的「亮點楷模」;台灣2千3百萬人這類得來不易的「民主果實」,以及不同於中國的「人民自主」生活方式,不應受到任何強權的摧毀破壞。

學者桑斯坦指出,台灣執政黨國民黨(KMT)主張,在「一個中國」之下(即九二共識)的主權論述;蔡英文所領導的反對黨民進黨(DPP),則拒絕一個中國論述(九二共識不是唯一選項),並認為台灣已經努力開創出,截然不同的國家認同方向。

民進黨與國民黨支持者,有著強烈的「世代區隔」;這種世代成分,有利於民進黨在台灣社會成長壯大。桑斯坦指出,相當可觀比率的40歲以下台灣民眾,支持台灣獨立;他們擁有自己的史觀與國家認同觀點。一旦,2016年1月16日總統大選,蔡英文勝出,就能證明年輕世代的「新國家認同」威力;專文也指出,基於價值認同與文化差異;台灣越來越多民眾,把台灣當作不同於中國的「分立國家」(separate country)。

專文指出,儘管蔡英文、馬英九2人的兩岸觀點,相當不同;然而,對於台灣經濟發展,正面臨重大挑戰,以及出口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性,蔡馬2人並無二致。學者桑斯坦不久前來台期間,也跟一些記者及學界人土碰面,他們對於中國阻撓台灣加入,或參與一些國際經貿活動(如FTA自由貿易協定)的作為,表達出沈痛看法;而北京所持「堂皇理由」,認為「台灣並非一個國家」。

多數台灣人相信,中國擺出「真實」,而且甚至是「節節進逼」態勢,對台灣民主成果,造成威脅。這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跡可尋;以香港為例,北京從去年以來,一再增強對港統治的專斷指導性。這也說明專文作者所提出的擔憂,此即籠罩在北京眈眈虎視之下,台灣的民主成就,有其先天上的脆弱屬性(屬於fragile success);此即,台灣想要走自己的路,一旦中國出兵干涉,那麼亞太區域的穩定局勢,就失去平衡。作者也進一步陳述指出,作為亞太地區少數難得的繁榮民主國家;台灣卻面臨一些不尋常挑戰;不只因為其在國際法上的「曖昧」地位,也因為最終可能遭中國「併吞」(或吸納);這類對於台灣前途擔憂,短期內恐怕難以得到解答,消除陰霾。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