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愛吃咖哩的基隆人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愛吃咖哩的基隆人

2018-03-20 12:30
咖哩是外來的食物,那麼基隆人是什麼開始接觸咖哩的呢?(圖/魚夫)
咖哩是外來的食物,那麼基隆人是什麼開始接觸咖哩的呢?(圖/魚夫)

一回到宜蘭渡假品嚐「渡小月」餐廳的美食,遇見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的老闆阿麟師(陳兆麟),他忽然心血來潮,要親自下廚炒盤基隆咖哩麵來,這位重量級總舖師,能做出一百零八道台菜來,偏選咖哩麵來尬,也真是太有趣了。

基隆人果善治咖哩乎?廟口夜市的「阿華炒麵」遠近馳名,沒吃過就不算食食通;「流籠頭」的咖哩沙茶也頗為膾炙人口,而李鵠餅店的咖哩餅更是美味,全台灣鮮少有像基隆人那麼愛吃咖哩,想來阿麟師專挑基隆咖哩麵,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咖哩是外來的食物,那麼基隆人是什麼開始接觸咖哩的呢?我到七堵品嚐「烏龍伯咖哩麵」時,找到了一些線索。

烏龍伯本名楊金發,他的咖哩麵,其實是烏龍不是麵。太平洋戰爭期間,他被徵召在日本貨船上工作,往來於台日之間的航線,學會了調製咖哩的方法,戰後研製出適合台灣人的口味,在醬香中帶點微辣,食來爽口,早期是挑著扁擔在七堵街頭叫賣,後來成了當地家喻戶曉的特色小吃,後來有了店面,現在牆上還掛著當年的扁擔和麵摵仔,可能是教子孫莫忘初衷吧?

這家老店已薪傳三代,我和店家聊了起來:楊金發賣咖哩時,兒子要娶媳婦,人家聽到家裡賣咖哩,還不知道那是什麼碗糕?想來咖哩傳入基隆,從楊金發在日本船公司學來,到成為一般庶民食物的年代,至少確定是終戰以後了。


基隆七堵的烏龍伯咖哩麵和咖哩油豆腐可能是獨步全球的。(圖/作者提供)

咖哩在日本近代史中,比較明確的記載是由兩位美國人引進,一位是曾任北海開拓使顧問(1870-71)的Horeace Capron和擔任今天北海道大學前身札幌農學校的首任校長William Smith Clark,當時的學生宿舍菜單到了1877年便開始有了咖哩飯,這些學生算是日本第一批試吃咖哩的白老鼠;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1908年夏目潄石的著作《三四郎》集裡,出現了「淀見軒」的咖哩飯,咖哩正式進入日本文學名作裡,不過也是要明治後期,咖哩才逐漸的為日本大眾所接受。

將咖哩正式拿來當食材,最有名的是橫須賀大日本帝國海軍咖哩軍需品。日本海軍早期以米食為主,卻多患腳氣病,後來從同盟國英國習得咖哩做法,改善軍中伙食,海軍方面將此料理收錄在1908年發行的《海軍割烹術參考書》中使其得以普及,似乎也成功消除腳氣病,日本人從此迷信船上生活要吃咖哩。

到了大正時代(1912-1926)咖哩飯、可樂餅和炸豬排是日本最為風行的洋食。1924年,東京神田的「須田町食堂」推出了平價咖哩飯,咖哩和粳米的融合,對上日本人的胃口,從此風靡起來,最後更發展成獨特的「日式咖哩」,彷彿成了日本人的National dish。不過1941-1945年為了集中供應二戰時的軍中口糧,乃禁止生產、販賣除軍用以外的咖哩粉,終戰之後才恢復生產。

不過烏龍伯的咖哩麵,和基隆港的還是有點不一樣,不用炒,乾丶湯均加入一大坨咖哩,連油豆腐湯也是,這做法可能獨步全球,下回找日本朋友去吃看看!

拍回影像分享: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