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孔雀,1921年生於日治時代雲林北港,整個鎮上瀰漫著宗教氣息,朝天宮的善男信女、金紙、檀香、紅燭散發出濃濃古意,媽祖的香火百年持續庇護著居民,而他這位土生土長的北港第一個醫學博士,也開設了一家古色古香的「金長味」診所,守護著北港民眾的健康超過一甲子。蔡孔雀小時候家中親戚開設藥店,啟發了他學醫的興趣,但他父親是開雜貨店維生賺錢辛苦,告訴他:「有錢人家考不上台北帝大,還可以去日本留學念私立的醫科,你若沒考上,家裡可沒錢負擔你出國留學的費用。」就讀當時台南二中的他不負期望,真的考上了台北帝大醫學部。1944年帝大畢業後,先在台北紅十字病院服務,因父母希望他回鄉執業,他就回到北港糖廠的醫務室工作,當時鄉下缺乏醫師,他的醫術又高明,很快就受到鄉親歡迎,病人求醫者眾。四年後他決定自行開業,取名「金長味」,是曾祖父的藥店名稱。
這間令人好奇的「金長味」診所,當時開幕就成為北港鎮上頗具特色的建築,後面有小花園,小橋流水、花木扶疏,通風採光都很好,診間擺設古色古香,木質長椅和磨石子地,診桌旁鐵架放兩洗臉盆,一盛清水,一盛消毒水,還有體重計、血壓計,數十年不變的清幽診所是北港人從老一代看病拿藥,到帶著下一代孩子、孫子看病拿藥的地方。蔡孔雀看病仔細親切,有耐心向病患解釋病情,許多北港人都是一家大小固定看蔡醫師才會好,他變成北港人最熟悉的家庭醫師。早期鄉下病患常有要求醫師往診的需要,他從不怕危險或麻煩,經常提著出診箱到病患家裡服務,即使傳染病流行期間,他也從未拒絕病人,甚至有一次下雨天要去往診,乘坐的三輪車衝進水溝,讓他跌得皮破血流,他還是堅持先看診後才自己回頭找外科醫師幫忙縫合傷口,這種視病如親的精神令人感佩。他於2005年獲頒「醫療奉獻獎」,在北港奉獻鄉親超過一甲子。
蔡孔雀雖只是個鄉下醫師,但他求知心旺盛,不斷追求新知,不僅曾於1961年出國進修前往日本取得山口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即使到了晚年仍抱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自己不斷閱讀新的醫學期刊,甚至得知自己有心臟病後,自己學習心電圖的判讀,竟然找出了大醫院醫師沒有發現他的心臟血管堵塞處,即時做了心臟支架手術而避免了心肌梗塞的發生。他有兩個兒子也是學醫,都是眼科出名的醫師。大兒子蔡瑞芳說:「小時候半夜常被來向父親求診的病患敲門聲吵醒,父親再累也會起床出去往診……這樣為病人服務的精神,我自己還難以做到!」上一代醫師的奉獻是台灣早期社會令人難忘的回憶!2014年蔡孔雀病逝,享年95歲。
蔡孔雀(左)與兒子蔡瑞芳(右)。圖/擷自輝瑞杏苑04,嚴偉達攝
※本文將收錄於《台灣醫界人物百人傳》續集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