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國將在明年1月初簽署階段性貿易協定。根據這個協定,美國將會減少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或者至少會降低人們對兩國貿易戰升級的擔憂。但是,分析人士認為,這協定,即便簽署了,也無法制止美中科技戰的發生。而科技戰則是雙邊貿易摩擦的核心問題。
美奇金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和研究部負責人楊思安說:「美中之間真正的緊張所在,或者真正的大戲所在就是在技術領域。科技領域又回到了原點,無論是華為、中興、知識產權等等。」
楊思安說,「現在還沒有進入這種貿易關係的真正的戰場。」她指出,美國總統川普一直在抨擊中國,但在科技問題上,他還有所保留。這些問題最後可能繼續推動中國對美的科技產品出口,從而使貿易失衡問題更加嚴重。
楊思安說,如果沒有監督機制確保中國把它做出的購買美國商品和改革經濟結構的籠統承諾變成現實,現在的這個貿易協定對減少美國對華貿易每年3000億美元的貿易赤字不會起到多大作用。她表示自己對此並不樂觀。
她說:「這個協定發出的信號是,美國對這個協定要比中國更為急不可耐。槓桿的力量只會隨著時間而增加,因為槓桿說到底就是為了川普的選舉。」
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師廖群說:「中美科技戰肯定還會持續,包括金融戰都會持續。貿易戰只不過是暫停。暫停後,大家都要做點讓步,那麼,中國讓步大一點,因為這個貿易逆差確實是比較大,削減點貿易逆差,原則上來講,中國政府也都是同意的。」
這位經濟師還表示,表面上看,這個階段性協定代表美中貿易戰的臨時性停火,但要維持長期停戰,這個協定是遠遠不夠的。
廖群說,「美國和中國將會繼續打科技戰、金融戰、甚至匯率戰。現在或許已經宣布了停火,但之後,雙方還要繼續就讓步進行談判。由於貿易失衡的規模相對較大,中國還會做出更多的讓步。中國在原則上早就同意縮小貿易赤字。」
台灣經濟專家也認為,美中科技戰事關哪個國家在今後幾十年能夠主導世界高科技發展,所以不會輕易結束。短期看,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落實有可能出現問題,因為美中雙方對中國做出的購買和結構改革承諾的理解並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