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屆滿100天,由於前總統川普強力圍堵中國,外界原憂心拜登將無法延續政策。不過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認為,川普上任後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是台灣經貿關鍵的轉變,台灣從被認為可能是最大受害者,竟轉變為最大受惠者,美國跳出來聯合盟友組供應鏈,這都是過去想像不到的發展。拜登上任後基本上也延續川普基調,但邱俊榮提醒,未來不能單靠最具優勢半導體,應多關注 5G、AI智慧應用等產業發展方向,同時人才與技術外流問題也要多從國安角度防堵。
美國總統拜登4月29日就職屆滿百日,拜登政策作為與影響,全球都在看。由中央廣播電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合辦的「拜登上任100天,未來美中台關係定調了嗎?」論壇上,學者特別從國際政治、軍事、經濟等三面向,分析拜登這百日來的作為對未來美中台關係的影響。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從經貿層面剖析拜登政府的政策影響,他表示,這幾年來的發展對台灣經濟具有非常深刻的影響。10年前產經學界非常擔心台灣經貿嚴重向中國傾斜的問題,特別是兩岸洽談ECFA期間更憂心這種密切往來會影響台灣的經濟自主性,讓台灣產業多元化和轉型受到延宕。邱俊榮透露,當時各方不斷設法讓台灣產業能連結到歐洲或美國或者南向國家,目標很明確,但現實很難落實,經濟的力量的確相當強大,一直到前兩年,甚至是2018年川普上任後,這個基調依然存在。
川普發動貿易戰扭轉台灣經濟傾中問題
邱俊榮提到,行政院宣布台灣對中國投資已經降到33%,雖然還有許多是透過第三地再轉進中國,但確實已經比以往下降許多了。而這樣的大轉變,就是因為美國前總統川普發動貿易戰,當時預測機構多半認為貿易戰最大受害者應該是台灣,沒想到經過半年,最大受益者也是台灣,正因為過去投資最多,回來的也越多,沒想到實現了過去期盼很久卻無法落實的目標,更對台灣經濟底氣和投資有很大的驅動效果,如果沒有川普的貿易戰,10年前的理想模式恐怕還難以實現。
邱俊榮還指出,過去因台灣與中國經貿往來的經驗,對於印象較為親中的拜登上任後美國貿易走向會較為憂心,不過從拜登上任至今可以看出,實際上拜登對台灣的幫助不會比川普少,基本上拜登還是維持了川普的基調。特別是貿易戰之初,已經有隱約有新的供應鏈出現,沒想到短時間內演變成美日澳等國形成新的供應鏈,拜登籌組的抗中聯盟形成對中國的包圍,就連過去友中的歐洲,對於和中國的歐中協議也有疑慮,包括義大利、英國都有警覺,這是過去很難想像的。
邱俊榮認為,拜登政府相較於川普,更重視的是內政與內部經濟發展以及美國經濟基礎的建構,包含硬體和軟體,基礎建設和人才培育,內需未來可能會比外貿佔更大比例。因此未來聯準會是否會調整金融過熱問題,特別是通膨的問題,下半年是否控制寬鬆政策等等,都是未來需要留意的地方。
防人才與技術外流要從國安角度思考
不過,對台灣影響來說,邱俊榮認為短期內仍不容易見到台美之間經貿協議的簽訂,而在供應鏈合作上,雖然會比以往多很多,但提醒台灣政府不能只限淺層的貿易買賣上,要能夠建立長期具有優勢的合作,像是在半導體上,美台之間應該針對技術和人才上進行深入合作,甚至可以趁新台幣具有優勢時,送人員到美國受訓等等。
半導體的優勢要維持,新創、AI也要同步發展。圖為蔡英文總統(左2)出席力積電銅鑼廠動土典禮。圖/擷自總統府
此外,邱俊榮強調,雖然台灣的半導體相當具有優勢,但台灣經濟未來不能只有半導體,以台積電而言,儘管在先進製程相當強勢,但低階製程許多國家並非不能做,實際上許多國家也正準備做,因此長期要未雨綢繆,在半導體產業押注太多資源時要非常小心,他特別強調,應該關注5G、Ai等新科技的發展,可以與美國作實質合作,另外新創事業也可以多多合作。
邱俊榮認為,從美中貿易戰、科技戰甚至走到價值戰過程中,台灣還要特別注意人才挖角以及技術外移的問題,過去對於人才與技術的外移往往以市場邏輯在思考,但這樣的思考角度對台灣非常危險,應該將是場經濟成分降低,並從國安角度去思考經濟問題,從國安角度出發的防堵必須要提高,才能保護台灣的人才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