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從2017年開始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以下簡稱長照2.0),背景是臺灣人口結構正朝向快速高齡的方向前進,預計2025年臺灣人口比例有超過20%在65歲以上;不僅如此,這些年來臺灣的家庭結構也在改變,老人獨居或雙老同居的比例也在快速上升。代表著一旦家中有人失能,將越來越無法只依靠家人的力量來提供照顧,必須要結合社會整體的資源,發展完善的長照體系,才能讓失能者得到適當的照顧。
長照2.0的核心精神是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體系,從居家、社區到機構式連續服務,實踐「在地老化」的目標;服務對象則包括了65歲以上的失能老人、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50歲以上失智症者、全年齡失能身心障礙者,以及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獨居老人或衰弱老人,推估2020年全國長照需求人數,約為85.5萬人,之後並以每年約3萬人的速度成長。
為了讓逐年增加的失能者能近便使用到長照服務,政府建置了「1966」的長照服務專線,民眾只要撥打專線,就可以直接連絡發話當地縣市政府的長期照顧服務管理中心(以下稱照管中心),照管中心就會指派專人到宅進行失能評估;評估結果如判定已經達到失能,則依其失能程度可使用一定額度的長照居家式與社區式服務,並依照派案機制交由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也就是俗稱長照A級單位)的個案管理員依失能個案的需要,量身訂作照顧計畫並媒合適合的服務單位來提供服務。如果是住院個案,則可以在出院前經由出院準備服務,在醫院內先進行失能評估,並將評估結果傳送給縣市照管中心進行派案服務連結,讓個案在出院返家後可以在最短時間得到長照服務。
政府提供失能個案使用的長照服務項目可區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照顧及專業服務」,按長照失能等級每月可使用10,020元至36,180元額度,其中照顧服務是可由照顧服務員到宅,提供失能個案例如洗澡、備餐、協助進食、陪同外出或就醫等生活照顧,失能個案也可以到社區中的間日照顧中心或家庭托顧接受生活照顧;專業服務則是由護理、職能治療或物理治療等專業醫事人員,對失能個案提供訓練指導,或協助其運用其現有的功能(例如中風後手部活動角度受限),進行生活適應的復能活動(例如穿衣、吃飯、洗澡),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照顧依賴。第二類為「交通接送服務」,依當地交通情形,每月額度由1,680至2,400元,以便利失能個案就醫、復健等外出的需求。第三類是「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每3年有4萬元額度,提供失能個案購買所需要的生活輔具(例如輪椅、氣墊床),或在家中裝置如扶手、撥桿式水龍頭等無障礙設施。第四類為「喘息服務」,其額度按失能程度,分為每年32,340與48,510元2級,經由引進短時間替代照顧人力的方式,提供照顧失能個案的家庭照顧者可以暫時從照顧場域抽離,以達到紓緩照顧壓力的效果。
聘有外籍看護工來照顧失能個案的家庭,仍然可以經評估後使用大部分的政府長照服務,除「照顧及專業服務」的額度只能使用30%,且限用於專業服務外,其他「交通接送服務」、「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及「喘息服務」等全部都可以使用。
失能個案使用長照服務所需要的費用,由政府補助絕大部分,民眾只需要支付很小比例的部分負擔。以「照顧及專業服務」為例,每使用一項服務,失能個案只須支付服務價格的16%,其餘84%由政府補助;至於中低收入戶僅須部分負擔5%;低收入戶則由政府全額補助,民眾完全不用出錢。
符合圖中所示條件者都可向各縣市長照中心提出申請。圖/擷自衛福部長照專區網站
此外,有些失能個案無法使用居家式或社區式長照服務(例如獨居無人照顧),選擇住在例如護理之家或養護中心等住宿式機構接受照顧,政府從2019年起對於這類長照失能者,開始提供每年最高可達6萬元的現金補助,以適度紓解這類長照個案因照顧支出所生的經濟壓力。
失智者不同於身體失能個案,在未達重度失智前仍具有一定行動能力,但因為認知功能的改變連帶情緒不穩定,除了需要不同的照顧模式,對於照顧的家屬而言,照顧負擔往往更為沈重。失智個案除了初期與一般退化不易區分,加上社會對於失智者標籤化的顧慮,個案可能因而抗拒就醫,造成無法及時診斷及介入措施,以致形成認知退化速度加快,照顧負擔更重的負面循環。政府從2017年起推動以社區照顧為主的失智照顧計畫,一方面由以醫院為主的失智共同照顧中心,發掘潛在失智個案及早診斷,並納入個案管理機制,轉介照顧單位,以及負責訓練失智照顧專業人員;一方面則在社區中廣布失智社區照顧服務據點,提供近便的照顧場所供失智個案接受認知訓練等照顧服務,也可讓照顧家屬在此交換照顧技巧或經驗、提供照顧知識諮詢及形成支持團體,來紓緩照顧壓力。
理想的照顧體系,不是等到個案失能以後再提供長期照顧,而是從預防著眼,在個案有失能潛在風險或是輕度失能的程度時儘早介入,預防這些個案太早就進入失能;或即使有失能,也要設法減緩失能的速度,讓這些民眾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依照自己的意願,有尊嚴地生活。長照2.0基於上述理念,於社區推動預防延緩失能方案,讓經過專業訓練的師資,在各類的社區據點中帶領尚未失能的衰弱或輕度失能個案,從事有實證基礎的身體或認知訓練,並經由訓練前後的測量,評估其健康狀況與訓練成效。
據統計,失能個案中帶有一種以上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者,占失能人口八成以上,慢性疾病一旦控制不良而發生急性變化,往往造成失能程度加重。有鑑於此,政府從長照和醫療整合的角度,發展「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護方案」,由醫師開立醫師意見書,提出長照醫事照護意見,並由醫師及護理師(個案管理師)定期家訪,進行失能個案健康及慢性病管理,以建立居家失能個案長照與醫療整合之照護網絡。對於在住宿式機構的失能個案,也推動了「減少機構住民至醫療機構就醫方案」,由特約醫療機構專責住民之健康管理、必要診療及轉診,減少因外出就醫往返之感染風險,並掌握機構中長照個案的健康情形及控制慢性病惡化,維護其健康。
長期照顧的各項服務,是以個案的生活為中心來規劃,所以政府設計了多元多樣的長照服務項目或方案來回應不同失能個案的各種需求。經過近四年的推動,國人對於長期照顧的認識越來越普及;使用過政府長照服務或接受過相關補助的失能人數,也已經占推估失能人數的50%以上。展望未來,政府會秉持以個案為中心及全人照顧的精神,經由提升服務量能和精進服務品質兩個面向,從中央到地方,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讓服務更普及與優質,使需要長照服務的民眾有更近便的服務,得到更完善的照顧。
※本文轉載自:元氣網醫病平台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