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央銀行連續兩個季度各降息半碼,利率走勢已完全與升息的美國脫鉤。央行總裁彭淮南今日言談透露此舉目的正是為「救經濟」而來,面對台灣經濟衰退,彭淮南憂心表示,台灣經濟問題除了有景氣循環因素外,還有內部結構因素,必須推動結構性改革,他急切呼籲政府必須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必須趕緊擴大內需、提振投資、朝向微笑曲線兩端的價值鏈發展,同時還得降低政策不確定性,才能達成結構性的改革。
央行今日召開104年第4季理監事會議,宣布再調降利率半碼,重貼現率調整為1.625%、擔保放款融通利率2.0%、短期融通利率3.875%,並從12月18日起實施。儘管市場對央行本季理監事會降息與不降息的預測處於各半局面,但連續兩季以提振經濟為由降息,仍讓各界好奇台灣經濟放緩是否比預期嚴重。
央行總裁彭淮南在會後記者會中一開始便先解釋台灣與美國利率走勢相左的原因,他表示,台灣今年經濟成長遠低於美國,且台灣景氣雖然第二季是谷底,但內外需動能皆弱,同時美國今年前11個月物價指數(CPI)是0.1%,台灣是-0.35%,而實質利率來看,美國實質利率是-0.1%,台灣還有0.321%,相對高於許多國家,因此有了再次降息空間。
然對於連續兩季降息是否代表第一次降息效果不佳,或者景氣比預期中還差?彭淮南則解釋,降息可以增加有效需求,但降息效果也會被其他外需抵銷,因此很難計算實際的降息效果有多少,不過至少有降就可以多增加有效需求。
但對於降息是否能推升經濟成長動能,央行則在新聞稿、參考資料中均載明,台灣經濟成長動能減緩,除了有短期景氣循環因素,還有長期經濟結構性問題有關,因此必須採行「逆景氣循環政策」,即採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及寬鬆貨幣政策搭配「推動結構性改革政策」,如財政改革、勞動市場及商品市場改革、治理改革等,來扭轉經濟成長減緩趨勢。
彭淮南強調,提振經濟成長若用貨幣政策只能做短期刺激措施,長期仍仍需進行結構性改革。他也提出四大策略,包括台灣必須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指出台灣若能納入TPP成員國,對全球經貿影響力將明顯提高;若未能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台灣恐無法分散出口市場,或使部分台灣產業外移,也不利吸引外資來台投資。
彭淮南舉IT產業為例,他表示,正因為IT產業多半適用ITA協定,因此過去長期以來已讓台灣產業發展過於偏重免稅的IT產業,未來台灣若無法加入區域整合,那麼恐怕出口將面臨高關稅的進入門檻,部分產業恐外移,像是TPP(跨太平洋伙伴協定)對紡織品的原產定從「紗」開始,屆時化纖產業恐就會移到TPP成員國。
彭淮南認為,台灣電子產品佔出口比重過高,在全球科技產業景氣下滑下,也衝擊到台灣出口。另外則是內需疲弱的結構性因素,彭指出,台灣薪資成長緩慢,民眾消費動能長期低迷,也因投資障礙、政府財政空間不足,讓國內投資長期不振,再加上投資率下滑導致龐大超額儲蓄。因此他建議,政府應透過擴大進行基礎建設藉以提振投資,同時排除投資障礙,將超額儲蓄導入國內投資,藉此創造就業、技術外溢效果以及增進稅收。
第三是推動創新,產業要朝全球價值鏈,亦即微笑曲線兩端發展,以高附加價值帶動經濟成長;第四降低政策不確定性,以支撐結構改革及提升經濟成長效能。彭淮南指出,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應明確,中央與地方政府政策應一致,才能降低政策不確定性,支持結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