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註冊進入大學的大一學生,將會比去年少掉二萬多人,這個離奇的現象被教育界人士稱為「招生斷崖」,因為今年入學的大一新鮮人,正是虎年(1998年)出生的小孩,受到傳統約束或迷信的台灣人不喜歡在虎年生子,所以當年台灣出生人口數竟不到三十萬人。(1998年約27萬多人出生,1997年約有32萬人出生)
不願意具名的大學系陳主任表示,少子化潮流強襲台灣,近幾年膨漲的大專院校將是最大的受害者,根據教育部統計,今年大一新生將只有二十五萬多人,比去年減少兩萬人,以一個系五十人來計算,等於會有近400個系招不到學生,會有多少學校在這波「招生斷崖」粉身碎骨?將是台灣一百五十多所大專院校的惡夢。沒有學生就沒有需要老師,所以年底前將會有一波教職人員失業潮。
為了招生,各大專院校只能「安排」各級教授講師主動出擊前往各個高中高職宣傳學校的優點,尤其在私立大學的教職人員更是人心惶惶早就開始扮演「招生業務員」,到校門口發傳單發傳單還算有尊嚴,有些還得到學生家裡拜訪,甚至要請託高中職的校長讓他們可以到班級的課堂上向學生們簡報,「保證畢業」已經落伍了,「高額獎學金」、「成績好送iPad」才是王道,至於吹噓自己學校環境設備一流,已經不會引起學生的關注,最誇張的還有「註冊入學就送一萬元獎學金」!
陳主任表示,除了招生怪招,各公私立大專院校經營更是亂象百出,門神文化在教育界,更是令人歎為觀止,卸任的教育部高官、國立大學教授轉入私立大學、高中職當「顧問」,早就見怪不怪,去年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曾經統計,至少有二十一位部長級、次長級、司長級的教育部高官到私立學校任教或任董事,雖不違法,但因為私立學校是財團法人,不是營利事業,不必受公務員離職三年內不得轉任與職務相關營利事業的旋轉門條款限制,「但現在哪一所私校不是營利事業?」
少子化不是只是虎年才發生,而是近年來的趨勢,今年有四百個系招不到學生,等於有二十多間學校面臨關門的危機,但前教育部長吳思華曾表示,六年內大學要減少剩下一百所,陳主任說,如果六年內真要退場五十所學校,會有近一萬名教授或講師、職員失業,面對高教難題,將是新的教育部長最大的難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