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任命賀錦麗為大法官是一步好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任命賀錦麗為大法官是一步好棋

2022-02-07 10:21
作者指出,民主黨2024提名賀錦麗接任大法官是一步好棋,可以為目前的僵局解套。圖/擷自美國國務院flickr,資料照
作者指出,民主黨2024提名賀錦麗接任大法官是一步好棋,可以為目前的僵局解套。圖/擷自美國國務院flickr,資料照

1月20日總統拜登就職滿一周年,根據蓋洛普民調,拜登在去年1月以57%的支持率上台,之後一路下滑,到今年1月只有40%的受訪者認可拜登的工作。拜登民調不佳勢必影響年底的期中選舉,以及2024的總統大選。再者,執政一年下來顯示,執政的重任己經超過79歲的拜登所能負荷。而副總統賀錦麗的民調更低,絕對不是能夠替代拜登出任總統的好人選。正當民主黨人為了美國以及民主黨的前途而煩惱時,解決問題的機會來了!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83歲的布雷耶(Stephen Breyer)宣布將在6月底辭職。拜登總統立即表示,將遵守他競選承諾,提名非裔女性法官接任。以目前參議院的生態,民主黨提名的人選應該可以通過參議院的審核。希望在「提名與審查」的過程中,能夠提振民主黨人的士氣。另外,民主黨還有一項盤算,就是提名現任副總統賀錦麗接任大法官職位。

賀錦麗接任大法官開創新局

身為副總統,賀錦麗犯過一些明顯的錯誤而受到嚴厲批評。例如她受拜登之託,負責管理美國南部邊境的移民,當被問到「為什麼負責處理移民問題幾個月後,還沒有訪問過美墨邊境?」她卻回答說,「我自己也還沒有訪問過歐洲」。因此她的民調很低,去年11月中《USA Today》與《Suffolk University》公布聯合民調顯示,拜登施政滿意度37.8%,不滿意度59%,賀錦麗滿意度則為27.8%,不滿意度51.2%。由於賀錦麗要再上一層樓問鼎白宮寶座的機率甚微,會加強她接下「大法官」職位的意願。

如果賀錦麗接下大法官,副總統的職位就會空下來,民主黨就可以提名新副總統人選,再經過參議院審查通過後,該「被提名者」就可以接下副總統職位。有了新的副總統,民主黨可以操作:(1)讓新副總統挑戰2024總統大位。或(2)乾脆讓拜登辭職,新副總統接任總統,再挑戰2024。新人新氣象,可以提振士氣,帶動民主黨扭轉乾坤重回榮耀。

雖然民主黨2024提名賀錦麗接任大法官是一步好棋,可以為目前的僵局解套。但希望被提名的副總統人選要年輕與政治理念屬溫和型,不要太過於左傾。


去年11月中《USA Today》與《Suffolk University》公布聯合民調顯示,拜登施政滿意度37.8%,不滿意度59%,賀錦麗滿意度則為27.8%,不滿意度51.2%。示意圖/擷自白宮flickr

民主黨必須年輕化、避免過度左傾

目前民主黨領導階層老化的情況很嚴重,一堆老人仍然佔領重要的位置,如81歲的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atricia Pelosi),82歲的眾議院多數黨領袖霍耶(Steny Hoyer),81歲的眾議院多數黨黨鞭克雷本(James Clyburn),80歲的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最令人不解的是88歲的加州參議員黛安·范士丹 (Dianne Feinstein),3年前就已經傳出她己有初期的「老人癡呆症」,至今仍然不肯離職。這些老人不只是年紀大,而且與社會脫節。他們經歷60年代與70年代的民權運動,在自由主義(liberal)的大旗下,帶領美國走向種族和諧的道路。但是他們一路向左傾斜,目前他們己經走得太超過,請看下面事件。

去年年初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和眾議院規則委員會(rules committee)主席麥高文(James McGovern)宣佈,新的眾議員議會規則方案為尊重所有性別認同,家庭關係成員的傳統名稱,都將遭到刪除,一律由性別中立的稱呼取代。遭到刪除的稱呼有:father、mother、son、daughter、brother、sister、uncle、aunt、husband、wife、nephew、niece等等。這些帶有性別的稱呼,一律改為中性稱呼:parent、child、sibling、spouse 等等。原則是將原有稱呼中「男女性別」之分,改為「中性稱呼」。

推動「兩性平等」大家都應該支持,但是「否定性別的稱呼」就太超過了。動物的性別出自於大自然,對「不同性別」有「不同稱呼,如父母、兄弟姐妹是自然而然的現象,為什麼一定要改為中性稱呼?為什麼要挑戰「大自然規律」?可見民主黨領導階層路線太過偏左。

關鍵在於賀錦麗的意願

任命賀錦麗為聯邦大法官是一步好棋,給民主黨帶來扭轉頹勢的機會,關鍵在於「賀錦麗願不願意轉任大法官」,我們一起關注事態的發展。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