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醫病平台】長照在團體性與需求面的意義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醫病平台】長照在團體性與需求面的意義

 2020-12-22 16:47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每人需長照時間約7.3年;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讓長照有效運用與執行,可以降低對國家發展的阻礙或衝擊,這是非常重要的「國安議題」。示意圖/郭文宏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每人需長照時間約7.3年;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讓長照有效運用與執行,可以降低對國家發展的阻礙或衝擊,這是非常重要的「國安議題」。示意圖/郭文宏

「長照」是許多家庭最重要的助手之一。因其協助面向多元,例如:專業照顧、交通接送、環境改造與喘息服務,既能節省荷包,又能達到不錯效果。對於許多家庭而言,確是一大福音。

以筆者家中為例,家母中風住院,開刀後需要復健,因此與復健科的緊密合作,在此得到良好照顧,家母恢復情況相當不錯。入院近一個月,我深深感受目前醫療體系,乃是病人、家屬、醫方三種面向的意見與行動,必須有效整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因此,我搜尋相關醫療知識,並與醫師、護理師討論,例如被動關節運動,以及之後的PAC計畫、長照2.0應當如何進行,並且在醫院志工的協助下,讓家屬面對家人罹病,仍能在一定程度保持鎮定與冷靜,思考應當如何解決問題,並調整觀念,成為一種學習的功課,而不把病情當作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隨著家人病情,而要聘請看護,進而接觸相關資訊後,我則感受到運用長照與聘請看護,彼此之間仍有部分空間,需要更周全的考慮;單憑個人力量,實在有限。這時邀請個案管理師(簡稱個管)、照顧管理專員(簡稱照管)、居家服務單位督導與居家照顧服務員(簡稱居服員)、社工的介入,加上家庭成員彼此討論,尋求妥善折衷的處理方式,無疑十分重要。如此來說,從「主要承擔者」變成「共同承擔者」,能將責任分散;從「個人戰」轉成「團體戰」,則是戰力加強。將可以運用的照顧資源有效連結起來。

因為,對於部分照顧者來說,日復一日的照顧付出,是非常沉重的壓力;長照雖有喘息服務可供協助,以中風病人的家屬為例,可能只是杯水車薪。如果聘請本國看護或外籍看護,雖然可以解決照顧人力的問題,但是每個月的薪水支付,則是不可承受之重。如此看來,長照功用也有它的侷限。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每人需長照時間約7.3年;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也提到:每位照顧者花在照顧的時間一生是9.9年、一天是13.6小時。勞動部2016年的統計數據則告訴我們:台灣1,153萬勞動人口中,有231萬的人因為需要照顧家人,而影響了工作。以上數據都帶給我們一種警訊:在高齡社會,長照有效運用與執行,勢必降低對國家發展的阻礙或衝擊,這是非常重要的「國安議題」。

至於,剛剛提到可能對於中風家屬,甚至是所有臥床、坐輪椅病人,則是沒有辦法提供完善服務,這是政府接下來理當思考的解決方案。正如上述所說,這是十分重要的國安議題。在進行長照改革的同時,我們也要鼓勵家屬,積極尋求資源,與所在單位的個照、照管、居服員、社工進行溝通對話,讓長照不再是可見卻不知從何運用,讓長照變成你我身旁的好朋友。長照是共同的、團體的需求導向,希望能更多深入民心,讓國家發展因此得以降低可能的衝擊,甚至因此而提升政府的工作效能,人民對於健康資源的運用得以有更周全且正確的認識。

換句話說,長照資源的運用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即使媒體不斷宣導,但是實際上使用長照資源的民眾反而有限。當然,有效宣導仍是需要持續推行;另外,使用者對於長照能夠提供的幫助,究竟瞭解多少,又能實際獲得幫助多少,希望政府部門與民間單位能夠進行對話,透過不斷溝通,瞭解人民想要的幫助,達到目前資源下最好的成效。

這就與上述所說醫療團隊、個管、照管、居服員、志工等等面向緊密結合起來,我們知道長照是共同團體的需求導向,家庭是小團體,進而向外逐步延伸,結合家庭外的許多小團體,終將成為頗具規模的大團體,整合的資源與力量,勢必相當可觀。同時也可以比較明白民眾對於長照資源的需求到哪裡?實際需要的幫助在哪裡?都是政府部門值得留意的部分。而且,也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將不同長照個案的需求與困境,進行整合分析,利用科技將可以適度解決民眾在長照方面的問題。有待醫療、社福、科技跨部門的溝通協調,逐步得到妥善解決。

※本文轉載自:元氣網醫病平台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