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傅才德:中國距離和台灣統一 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遙遠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傅才德:中國距離和台灣統一 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遙遠

——習近平雖有當世界領袖的雄心,但專家指習缺乏遠見與能力

 2018-01-23 09:43
馬朝旭出任中國駐聯合國大使,被外媒認為是落實習近平充當世界領袖外交政策的一項重要人事舉措。圖/取自中國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官網
馬朝旭出任中國駐聯合國大使,被外媒認為是落實習近平充當世界領袖外交政策的一項重要人事舉措。圖/取自中國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官網

中國正掀起新一輪,展現國家主席習近平大國外交和充當世界領袖雄心的宣傳運動。不過,多位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認為,習近平雖有當世界領袖的雄心,卻並未展現領導世界的能力和遠見,他對中國家門口或後院危機的處理乏善可陳,他的列寧式專制體制,對被稱為自家人的港台年輕人也毫無吸引力。以報導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家族財富聞名的紐約時報記者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說,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距離和台灣的統一更遙遠了。

美國之音引述中國外交界消息來源說,中國前駐澳洲大使、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將出任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媒體將此一人事安排上綱到了習近平想當世界領導者計劃的一部分。

《南華早報》星期一說,54歲的馬朝旭上週從中國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任上返回北京,等待出任中國駐聯合國大使的任命。中國駐聯合國大使職位已出缺近4個月。前大使劉結一在去年中共19大前調任國台辦副主任,他很可能在3月人大召開時升任主任。

馬朝旭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經濟專業,在擔任中國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大使的不足2年間,利用聯合國人權論壇,推銷習近平的中國特色人權觀。去年9月,他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代表140個國家發表講話,將矛頭指向美國和西方世界二戰以來創立的國際秩序,無視中國不良人權紀錄和在西藏、新疆的高壓統治,呼籲用對話與合作「加強人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美國之音報導,去年1月,習近平出席世界經濟論壇,並訪問瑞士和在日內瓦的聯合國機構。為確保習近平訪問順利進行,聯合國日內瓦機構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限制措施,禁止維權人士和非政府組織進入習近平演講會場,關閉數十個會議室和停車場,讓3,000多工作人員提早下班。

有國際媒體認為馬朝旭出任中國駐聯合國大使,是落實習近平充當世界領袖外交政策的一項重要人事舉措。《南華早報》說,中國駐聯合國大使這一重要人選是「習近平主席雄心勃勃、自信滿滿的外交政策的排頭兵。」

在北京的國際關係分析家認為, 透過迎接中國特色新時代、積極尋求在塑造國際地緣政治上有更大發言權,習近平顯然想跟鄧小平以來的所有領導人區分開。

習近平把美國退出全球領導角色看作是對中國的天賜良機。上個月他在中國駐外大使年會上鼓勵外交官要有全球觀念,在全球事務發揮更積極作用,創建新型國際關係。他說,「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必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1月15日中共宣傳喉舌《人民日報》發表長篇評論文章《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說,中國應抓住國際地緣政治快速變化的「歷史機遇」,填補美國總統川普孤立主義和「美國第一」政策造成的世界領導真空。文章說,「新的國際秩序正在孕育,中國的實踐為解決人類共同問題提供了全新選擇」,「世界從來沒有如此關注中國、需要中國」。

但是,多位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對習近平充當世界領導者的雄心有另外一番解釋。上週在紐約舉行的一場研討會上,外交關係協會亞洲研究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認為,提升中國在國際舞台的角色是習近平為尋求其合法性來源的三大支柱之一,另外兩個是反腐清黨和經濟增長。

易明說,看看中國家門口的危機,對緬甸65萬洛興亞難民危機「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幾乎沒有站出來說過『這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危機』」,易明說,這方面的領導者可能是德國或加拿大。

易明表示,即使是中國自家後院的朝核危機,「中國的反應也相當有限,所謂『雙凍結』建議,決不會明顯推動問題的解決。」就算氣候變化,且不說中國是在歐巴馬政府壓力下被拉進來的,「問題是中國什麼時候準備進行新的氣候變化協議談判,或是其它重大問題,如透明度的國際談判?等著瞧,除了亞投行、一帶一路計劃這些代表中國自己國內經濟需要、比較容易的方案,習近平什麼時候準備採取行動試圖解決一些重大的全球性挑戰?」

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說,過去30年來,中國竭力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地區性衝突中保持一種「不可知論」立場,這對中國充當世界領導者是極大挑戰。他說,「中國不在地區性衝突中採取立場——不僅是區域衝突,而且是對世界上的地區性衝突採取立場,將很難使中國承擔起世界領導責任。」

以報導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家族財富聞名的紐約時報記者傅才德說,中國列寧主義體制的模式顯然缺乏全球吸引力。他說,「現在有了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意識形態,它能對世界產生什麼吸引力?或許是這個無法溫暖全球人心的行之有效的列寧主義體制?它很難讓人們走上街頭說,『我們要一個中國式的運轉良好的列寧主義體制』,對不起,行不通!」

傅才德認為,即便是中國砸下大筆資金追求的軟實力也沒有成功。他說,台灣的太陽花運動和香港的雨傘運動證明了,中國連地理上距離最近的港台年輕人的心都沒有贏得。他說,「台灣和香港的年輕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對這個政權的同情離得更遠。北京有多大能力把自己的力量投射到全世界呢?限制是確實的,人們是清楚的,那就是,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距離和台灣的統一更遙遠了,除非它採取軍事行動,但那將是一場全球性災難。」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